当今,农村既赚钱又前景长远的项目不好找,即使找到了,又会面临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难题。在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八面城镇公祥村,有7户农民用集资参股的形式养鹅,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系列难题,每户年平均收入达两万多元。
公祥村外由8栋大棚、2幢孵化室和1个库房组成的占地11亩的豁鹅养殖场是由施克非等7户农民共同集资兴建的。说起合伙建场养鹅的初衷,施克非说:“当初只是考虑到养鹅比养鸡、养猪都合算,市场前景也更长远,但谁家也没那么多钱,所以咱几家亲戚一合计,就共同搞了这个所谓的股份养鹅场。”
豁鹅以产蛋多、繁殖力强等优势而著称于世。作为豁鹅(又称昌图鹅)的发源地和主产区,昌图地区的主导产业就是养鹅业,施克非等人正是看准了这一点。2002年10月,他们7家以集资、贷款、政府补助的形式凑了40多万元,于当年12月购进了首批的300只雏鹅。今年截止到目前,他们共孵化种蛋10多万枚,由于从有限的种鹅场和零散的种鹅户那里收购的种蛋质量不过关和自身经验不足,种蛋的孵化率只有50%左右,再加上今年突如其来的非典正好出现在雏鹅的销售旺季,所以他们今年没挣多少钱。“除去所有饲养人员年平均3000多元的工资外,年底咱们每家仅能分2万多元!”据施克非介绍,在这个大集体里,有的人负责饲养技术,有的人负责疫病防治,也有的人只出钱不参与管理,他自己则负责销售以及同外部方方面面关系的疏通,年底每户都按个人的出资额分利润。施克非忍不住给笔者描绘明年的丰收景象:今年情况特殊,虽然钱赚得少了点,可我们还想再扩大规模,现在存栏种鹅3000多只,明年要达到8000只。另外,我们还合计好了再买块地,建一个专门饲养商品鹅的场子,这样过了年,我们从3月到7月每隔7天就能孵出1.5万只雏鹅,加上商品鹅,明年的产值就有120多万元,除去成本80多万元,咱们的本钱就都能收回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