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病的发生常使鸡场蒙受重大损失。在管理不佳的鸡场,鸡只常有20%~25%的死亡率,有时甚至更多,所以养鸡应有良好的卫生管理制度,并严格贯彻执行,以减少饲养期中发生疾病和死亡,提高成活率,获得较多的利润。
一、从健康种鸡场引进种蛋或雏鸡,严防带进病原体
近年来,由于一些人盲目引种而又忽视检疫、消毒、隔离、观察,在引进良种的同时带进了一些传染病;一哄而上办孵坊,疾病防疫观念淡薄,忽视种鸡疫病检测和种蛋、孵化场所、器具等的消毒,导致白痢杆菌病、淋巴细胞白血病、贫血因子、霉浆体病等蛋传递性疾病增加。因此,应向声誉良好、管理严格、种群健康、无蛋传递性疾病的种鸡场购买种蛋或者雏鸡。
二、良好的环境
包括鸡场大环境和舍内小环境。鸡场大环境是指鸡场场址应选择在宽阔的地方,最忌与其他鸡场紧邻,尤忌与管理不善的鸡场为邻。舍内小环境包括鸡舍、饮水、饲料和饲育用具的卫生。
鸡舍的卫生条件,第一,其结构要容易清洁和消毒,便于保温和通风条件好;第二,各鸡舍间完全隔离;第三,不能让猫和老鼠等动物侵入鸡舍及饲料存放处;第四,近邻不可有污水、垃圾堆、粪堆等。
饮水应干净无毒而充足,饮水用具的性能要良好,不能让水溢出,饮水处不要太宽大,以免被鸡粪、垫料等污染。饲料配制要合理,营养水平要达到标准,要注意不能被细菌、病毒等污染,贮存时要防止受潮霉变,饲料槽的大小要合适,不要让小鸡入内。饲育用具的清洁和消毒:包括鸡舍、用具与饲养员的衣服、鞋子等的消毒。鸡舍每日应打扫干净,每批鸡出栏后要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洁和消毒。用具要专用,不能不同栏舍共用。饲养员进出鸡舍要换上工作服,并从消毒池中通过,以防鞋子传播疾病。
三、根除及控制传染性疾病
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媒介通常可分为两大类:
天然带菌带病毒者:患病鸡只恢复后,体内仍有该种病原体,可能继续排出病原传染给其他鸡只。另外,某些病原体往往不会使成禽发病,但它们仍然是带菌、带病毒或带虫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假如将大鸡与新购进雏鸡混合饲养,往往会造成许多传染病的爆发。由健康或康复带菌、带病毒、带虫鸡而传播的疾病有:鸡白痢杆菌病、禽霍乱、鸡传染性鼻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球虫病、组织滴虫病等。最好的方法是不同批次的鸡完全隔离饲养,同时不可让其他畜禽与鸡群接触。
机械的带菌、带毒者:包括人、动物、野鸟、昆虫、空气、饮用水、饲料甚至饲料袋或使用的物件等。其中,以人最为危险,尤其以在不同栏舍间走动者为甚。
疾病的预防,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消除病原体;二是培养鸡的抵抗力。方法如下:
1.必须从健康鸡场购进种蛋或雏鸡,严防带进病原体。
2.灭蝇灭蚊,严防老鼠、野鸟等动物侵入。
3.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坚持带鸡消毒。
4.饲料配方必须合理,营养一定要全面。
5.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减少外界不良环境条件对鸡群的影响。
6.预防接种。
经采取上述的预防措施后,有时仍很难避免疾病的发生,因此必须加强对鸡群的观察,一看到精神萎顿、呆立于一隅、食欲不振,或其他不正常的鸡只,应立即取出加以检查,同时对饲料、饮水、气候变化及排泄物等全面地进行检查,寻找病因,同时采取下述措施:
1.将检查出来的病鸡与正常鸡隔离,饲育用具和饮水应加以消毒,并加强对鸡群的消毒。当进入其他正常鸡舍时,手、鞋等也应加以消毒。不同栏舍饲养员不得互相走动。
2.尽快确诊,尽早对症治疗。病情严重而自身又无能力确诊时,要尽早送检。
3.病鸡要尽早淘汰,应以扭断颈部来杀死,绝不可用放血法来杀死病鸡,避免病原体的散播。
4.病死的鸡只应烧毁或深埋,绝不可乱扔乱抛。
5.当疾病停止时,要将整个鸡舍再做彻底的清洁和消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