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丹东街道巨鹰路东侧东海塘,有一家颇有规模的饲养场,场主是河西自然村残疾人余世林。
25年前,余世林还是村上拖拉机手,一次偶然伤残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那是1982年春,他在开车时不慎砸断右手臂。虽经多家医院治疗,手腕仍僵化扭曲,无力劳动。这时负债10多万元,一家4口如何生计?亲属建议养鸭谋生。他与妻子吴菊花商量后,在村后空地搭建几间棚屋,购回300只中鸭。夫妻俩日夜呵护精心饲养,春节前新鸭生蛋,日产200多枚。养鸭卖蛋给余家带来了希望,于是在养鸭数量持续增加的情况下,他把发展目光投向了村外的东海塘自家承包田。那里远离村落,河塘密布,环境开阔。他们举家搬迁,艰苦创业,逐步扩大鸭群规模,从1000只、2000只,直到现在的3000只。
2004年上半年,村干部老胡送来好消息:县、街道残联实施扶贫养殖项目。余世林高兴地要来300只山黄鸡苗试养,年底上市后净赚1万余元。从这以后他年年扩充鸡群,去年养鸡1000只,市场行情特别好,春节前每公斤价格24至26元,节后升至34至36元。
鸡鸭饲养易,风险随时有。余世林记得2005年夏秋接连三场台风暴雨,棚屋刮倒20余间;地上水深1米多,鸡群淹死几百只,经济损失近10万元。面对突来天灾,夫妇俩咬紧牙关,日夜修棚清栏,注射疫苗,补喂饲料营养。鸡鸭终于慢慢安神宁心,恢复旺盛生机。
余世林又摸索出一套防疫、喂养科学方法。他在河塘放养四、五亩水葫芦,在岸边种植10亩番薯、黑麦草。鸡鸭精粗饲料搭配,放养圈养结合。由此山黄鸡体大肉厚,每只养到七八斤;鸭群腿健身壮,产蛋率高达90%以上,每天出蛋175公斤左右。余世林扳起指头算了算,说今年可挣10余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