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是昨天来,还能看到白花花的一片鸭子在这里戏水,但今天一只也看不到了。”6月13日,苏保华站在宜良县北羊街养殖场的种鸭棚前说,宜良的鸭产业曾经很辉煌,但今年把鸭苗白送都没有人要,到现在他已亏损了近70万元。看着空旷的池塘,这个在宜良养鸭30年的中年汉子的眼睛红红的,声音也变得有些沙哑,他捂着胸窝说:“不能再往前走了,那2000只种鸭是我心中永远的痛。”
给饭店供货淘得第一桶金
“在宜良养鸭子,我不是规模最大的,但肯定是最早的一批养鸭人。”今年45岁的苏保华说,他先后干过民办老师、农村干部、饲料销售个体户和养鸭专业户,从开始只养四五十只到现在几千只种鸭、一个月能孵化几万只小鸭、出栏2万只的全套养殖规模,只因为他心中有个“种鸭王”的梦。
1978年,他开始跟着父亲学养鸭。那时养鸭子是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养到100只/批就算是大户了。以当时的条件和技术,一只鸭子出栏上市大约要40天,一年下来也就1000只左右。到2002年,规模达500只以上的都算得上养殖大户,那时商品鸭最好的市价达16元/公斤。
1989年他做饲料销售时,宜良还没有自己的种鸭基地,种鸭场都是四川人在经营。由于鸭苗数量有限,只要是农历六月二十四至八月十五之间上市的鸭子铁定赚钱——因为天气热,鸭子不容易存活,谁有技术在这段时间把鸭子送进市场,谁就能赚上大把钞票。看到商机的苏保华开始规模化养殖,一月达6000只。投入市场后,除去饲料成本,每只还有2元左右的利润。1998年,他和学成饭店建立了供销关系,每天供应400多只,一年下来净赚了8万多元。这是他淘到的第一桶金。
承包养殖场成就“种鸭王”名声
有了资本,苏保华便把目光转移到种鸭养殖上,开始四处打听到什么地方可以买种鸭。由于信息不够灵通,自己先后被别人骗了几次;加上技术和条件的限制,不但赔光了资金,种鸭王的计划也没能实现。
屡遭挫折并没有让这位痴迷养鸭的汉子灰心。2002年,他以18200元/年的价格承包了原北羊街养鸡场,并投入资金进行改造、引进设备。
2004年,他打听到山东的“樱桃谷”鸭具有吃料少、长肉快的优点,通过电话咨询和实地考察学习,终于在2006年9月花近14万元从山东乐港引进6000只“樱桃谷”种鸭苗。“拳头大一只要22.4元。当时我又兴奋又担心,成天把它们当宝贝供着,一只鸭子的伙食标准是每天1元,一个月光饲料钱就要花3万多元。”
2007年,鸭苗价格出奇的好,他的鸭苗能卖到6-8元/只。“饲料钱还是1元/天,但带来的效益却是7-8倍。”只要鸭苗孵化出来的消息一传出去,养殖场外面的汽车就一字排开。“大家都认为养鸭子肯定赚钱,都没想到有风险。”到年底,他先后近100万元的投资全部收回,并具备了种鸭-鸭苗孵化-商品鸭饲养的全套养殖规模。“不仅给我带来资金上的收益,还成就了我‘种鸭王’的名声。”
贱卖种鸭成永远的痛
谁料今年春节过后,鸭苗价格就连续跳水,到现在已分文不值。
“2007年饲料只要1700元/吨,现已涨到2500元/吨。不到一年,饲料涨了800-1000元/吨,商品鸭的价格却没有上涨的趋势,养鸭户的利润几乎都被饲料涨价所抵消。”他说,鸭子从鸭苗到商品鸭出栏上市的周期为28-30天,期间要吃掉4.5公斤左右的饲料,成本达11.25元;而商品鸭的价格才5.5元/公斤,卖一只鸭子连饲料钱都不够。
进入6月,宜良的鸭苗已严重过剩,不下10万只小鸭被无辜抛弃,但苏保华却舍不得,6月12日孵化出的2万只小鸭子全部被养在恒温室里。同日,他提前淘汰了的2000只种鸭,每只种鸭都价值200多元,但他只以28元/只的价格全部卖给晋宁的贩子。“又损失了40多万元。如算上2月冰冻灾害造成的损失,今年到现在已亏了近70万元。”每当想起被贱卖的2000只种鸭,苏保华的心就会一阵绞痛。
9月将是产业转折点
“必须忍痛卖出后调整方向!”苏保华现在还留着4000只2代种鸭,预计9月开始下蛋;还养了2万只商品鸭,1个月内能陆续上市销售;而孵化箱里还有近5万只鸭蛋,到7月11日也将全部完成孵化上市。“一年下来如果没有30万元的纯利,肯定不正常。”对于未来,苏保华还是充满信心。
“今年全国鸭产业都不景气,四川、山东等地的鸭苗价也不过0.5-0.8元/只,是全国性的产业调整。”苏保华说,现在大家因挣不到钱都不愿意养殖了,反而又有了商机。“任何一个行业都有亏有赚,只要把握了时机,还是能赚钱的。”经历大起大落的苏保华说,9月将是一个转折点,也将是新的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