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实施“一村一品”工程是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创新经济增长方式,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自2007年全国农业产业化工作暨“一村一品”产业推进会以来,我市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涌现出新罗
区洋畲村、培斜村等一批特色产业村,有效地促进了全市特色产业基地的形成及农民收入的增加。
为夯实我市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实现农业农村又好又快发展,我市决定从2008年起,全市每年实施200个“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示范村。从今日起,本报将陆续对一批较有特色的村进行报道。
“猪村长”不姓猪,而是属猪,他是永定县培丰镇上和村村主任郭洪年。最近,他喜事连连:上个月,他成立了永定县联谊物流有限公司,除了经营汽车运输外,还经营农副产品加工和销售,重点突破养猪“供”和“销”的问题;不久前,他的养猪场被列入市级生猪标准化建设项目,过几天,他的猪场将迎来市、县的检查验收。
上和村是培丰镇人口最少、没有煤炭资源、人均占有林地面积却最多的一个村,全村只有263户,1098人。如今,80%以上的农户养起了猪,全村存栏母猪1400多头,仔猪存栏1.5万多头,去年出栏生猪3万多头,今年可超过4万头,村民绝大部分收入来自于养猪,成为名副其实的养猪专业村。
郭洪年说他和猪有缘,不仅是因为他的奶奶、父亲和他的生肖都属猪,还因为他读兽医专业。1990年,他从永定县职业高中兽医专业毕业后,回村开办了一家畜牧兽医服务点。当时村里很闭塞,村民收入全靠种养。有人养猪,但也是零星养殖。
“找准路子至关重要。”1995年,郭洪年在全村率先尝试规模养猪。他高起点建起了猪场,养了30多头母猪,作为带头人现在他的猪场存栏母猪已有102头,年出栏生猪达2000头。现任村支书徐春盛1991年开始繁养母猪,但规模很小,他和老村支书两人曾合伙尝试过种植反季节蔬菜,但由于该村海拔较低,而且当时进出村的交通条件不好,无果而终。2001年,他也开始规模养猪,如今,他的猪场存栏母猪130多头,仔猪700多头。
如今,村里存栏母猪100头以上、仔猪5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户有5家,这5家养猪大户都是村里的干部。正是在这批能人村干的带动下,加上1996年、1997年养猪业有较大盈利,一大批村民从而加入到养猪行列。
上和村能成为养猪专业村和县信用联社的倾斜扶持也不无关系。1999年,29岁的郭洪年在“两推一选”中当选为村主任并连任至今。上任后,他和其他村两委成员多方筹集资金,将原来村里欠信用社的钱全部还清。2002年,该村被永定县信用联社评为该县第一批信用村。此后,信用社注入该村用于扶持养猪的贷款源源不断。2005年,全国生猪市场低迷,关键时候,信用社给该村的贷款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这极大地增强了该村村民养猪的信心,也为该村的生猪产业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为了加强技术交流,该村养殖户大部分加入了永定县养猪协会,村里则成立了互助会,养殖户们不定期召开座谈会,互通市场信息,交流养猪经验。
去年,全国猪肉价格一片“涨”声。这次涨价让该村村民饱尝甜头,全村村民光养猪一项人均增收就达1万多元。
上和村群山环抱,自然风光优美,与新罗区东肖森林公园一山之隔。如何在带动农民致富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现在又摆上了该村村两委的重要议程。村里5家规模养猪场率先购置了干湿分离机,建起了沼气池、消毒池、沉淀池、化尸池。其他散户则按村有关规定和要求,建起了沼气池、生化池和化尸池。
今年,郭洪年的猪场成为全村第一家开展生猪标准化建设的猪场后,他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照市级生猪标准化建设标准,扩建了生化池、沼气池等,添置了干湿分离机。如今,他的猪场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完工,只待迎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