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斤毛鸡卖30元,这不是传闻!近日,记者在四川省喜德彝族自治县采访时发现,彝族群众通过养殖乌骨阉鸡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该县米市镇九书村泽洛组的尔古尔作一听说记者要看自己养的乌骨阉鸡,马上来了精神。他从屋里端起一簸箕玉米,往院子里“哗啦”一倒,霎时间,一群健硕的鸡“呱呱”地叫着,从各个角落向院子里奔来,低头在院子里啄起了玉米粒。
看着低头啄食的这些鸡,尔古尔作那晒得黝黑的脸笑开了花,他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陪同采访的县委副书记、县长曲木伍牛马上给记者翻译了起来。
尔古尔作说,他家今年养了100余只阉鸡,到目前已经卖了80多只,最低的时候一斤毛鸡卖17元,最高的时候一斤30元,而一只阉鸡一般都在六七斤以上,一只鸡少说也卖到了100元以上。他高兴地说,今年他家只是卖阉鸡就净挣了一万元呢。
尔古尔作说,他们喂养的乌骨阉鸡都是用自产的玉米、荞麦、黄豆、洋芋等原料配制成混合粉料,并补充适量的青绿料,白天放在院子里或山里,鸡自由采食,食用的全是“绿色食品”。
碰巧到他家买鸡的鸡贩子吉里阿妈说:“外地人很看得起喜德的鸡,特别是乌骨鸡和乌骨阉鸡。有时,我还没有起床,西昌、泸沽等地的鸡贩子早就到了。所以,我每天必须早早地起床,赶到养鸡户家中,把要卖的鸡买回来,否则,一天的生意也就泡汤了。”
曲木伍牛说,这些民族地区没有村集体经济来源,也没有大规模的特色产业,现在村民们一部分收入就靠这些养殖活动。因此,喜德县已为“无公害生态乌骨阉鸡”产业奠定了发展基础。曲木伍牛说:“喜德有3万多农户,每户养10只乌骨阉鸡就是30多万只,要是能够形成规模,养上100万只,1只以100元计,就是1个亿,仅此一项,全县农民年人均收入都在800元以上。”他说,这是喜德县今后五年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