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即墨市田横镇大山前村宋文杰
她,从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成长为远近闻名的致富女能人,凭着自己的勤劳与闯劲,带领群众闯出了一条致富路。她,就是即墨市田横镇大山前村的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宋文杰。
1999年以前,即墨市田横镇大山前村养猪由青岛某生猪养殖公司管理,由于各方面原因,养猪场处于连年亏损的局面。1999年,养猪场终因亏损严重,难以维持,养殖公司撤出了对养猪场的承包,村集体资产被闲置。此时的生猪养殖正处于低谷时期,饲料等成本价格高,而生猪价格却较低,生猪养殖行业处于亏损状态。而本地的肉食鸡养殖、海产品养殖行业效益却非常好,养猪户纷纷改行。
青岛养殖公司撤出了对村养殖场的承包,但集体资产却不能流失。村两委研究决定,将村生猪养殖场对外发包。可是公告发出了几个月,猪场承包一事却一直无人问津。此时的宋文杰心里在暗自思量:猪场是用群众的血汗钱建起来的,现在却被闲置,资产在一点点流失,着实让人心疼;任何一项事业有高潮也有低谷,生猪养殖现在不景气,过不了多久肯定能摆脱亏损局面,而养猪也一定能发家致富。经过思前想后,在丈夫的支持下,宋文杰毅然承包了养猪场。此时,亲朋好友、左邻右舍都来劝说:“连青岛的大养殖公司都放弃了承包养猪场,凭咱一个小家庭怎么敢承包这大猪场?”“看一看现在的养猪户,有几家赢利的?别人都转行不干了,你却硬往里钻。”“能挣钱可以,如果赔了钱,就凭你们的家庭经济条件,要多少年才能还上债务。”“一个女人家,男人在外打工挣钱,自己在家洗衣烧饭,日子安安稳稳的多好,何苦冒那风险。”但宋文杰就是铁了心:只要狠抓管理,科学饲养,规模化养猪一定会取得较高的效益。
然而,创业之路总是铺满荆棘,作为一个年近40的农村妇女更是困难重重,这需要多大的胆量与魄力!此时的养猪场,亏损更严重,职工人心涣散,大多数自谋出路。面对这个烂摊子,她并不怨天尤人,相反,穷则思变成为她创业的动力。首先,她多方面筹集资金,进行了猪舍的整理扩建。另外,她坚信“科学致富”的真理,多次到外地有成功经验的养猪场参观学习。她依靠学来的知识结合本地养猪的实际情况,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创出了独具特色的实用养猪技术。她对养殖品种作了更新换代,用优良种猪“皮特兰”与“杜洛克”杂交生产出优良仔猪“皮杜”,其品质优良且生长快。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大山前村养猪场便一改颓势,实现净利润几十万元。此时的宋文杰已是远近闻名,成了人们心中的致富典范。
但宋文杰并不满足,她又投资40万元对养猪场进行了扩建,到2004年,养猪场达到1780头的存栏规模。由于规模大,管理规范,农业部青岛动物检验检疫所免费为大山前村养殖场提供技术指导,大山前村养猪场也被列为“青岛市菜篮子工程”定点养猪场,其生猪直供青岛市场。同时,宋文杰依托猪场,利用堆沤杀菌之后的猪粪,作为无公害有机肥料种植无公害花、菜,产品直供青岛园林局等单位,仅此一项,每年可增收5-6万元。
凭着吃苦耐劳的干劲和科学管理,大山前养猪场的效益一年比一年好。2003年纯利润达到80万元,2004年纯利润100万元,2005年在生猪价格下跌的情况下,上半年的纯利润仍达到50万元。
养猪场的成功让宋文杰信心倍增,但“饮水不忘掘井人”,是这一方土养育了她。田横镇大山前村,是一个比较偏远的小渔村,村民生活水平还比较低,除了种地和打鱼外,基本没有其他的收入。为了带动其他村民一同致富,2003年,宋文杰决定在全镇建立生猪标准化养殖基地。她多次把养猪户们召集起来进行培训,免费为他们提供教材,手把手教他们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为扶持当地村民,宋文杰每年为养猪户提供无息借款,养猪户每发展一头母猪,猪场为其提供1000元借款。在统一技术的指导下,养猪场负责养殖户的仔猪及生猪销售。在她的带动下,2004年,建立起15个养猪场,2005年发展到24个,所有的扶持户都摆脱了贫困,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
由一个普通的农家女成为一方致富的带头人,宋文杰永远不会忘记党和政府以及各级妇联组织的关爱。她表示要更加努力地工作,回报国家,回报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