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桐乡市龙翔街道董家茭白生产基地的田间小路上,随处可以看到活蹦乱跳的小青蛙;在刚刚收获的茭白田里,一大群鸭子正顽皮地戏水觅食。在前往采访的路上,记者就听说了这里的茭白不寻常,这里种植茭白的方法更是闻所未闻。
茭白田里的养蛙人
养龙虾、养甲鱼、养黄鳝都不是什么稀奇事,可是你听说过有养青蛙的吗?龙翔街道农业经济服务中心农艺师高根发就是一个养青蛙的人。“有人偷偷在街上卖青蛙,我就光明正大地买来放养。”老高乐呵呵地说。
不过老高养的青蛙可不是用来食用的。他是龙翔街道董家茭白专业合作社的“技术指导”,他买青蛙的目的是让它们为茭白除虫。
去年7月,老高从市场上购买了上百公斤青蛙,全部放养到了合作社的5亩茭白田里。第二天,他一早就到田里去看青蛙的成活率。他说,因为这些青蛙被折腾得够呛,肯定会有一部分死掉。而死了的青蛙会传染病菌,影响其他青蛙的成活率,所以他要去把死掉的青蛙捡出来。
可是一到田头,老高傻眼了:死掉的青蛙倒不多,可是一夜之间,不知从哪里招来了许多白鹭,正在争着捕食青蛙呢!“这可不行,得想办法保护青蛙!”他立刻跟一家企业联系,买了一批网罩在茭白田原有的大棚上。这下,轮到那些贪食的白鹭着急了。
老高养青蛙的名声传了出去,一些嘴馋的人就开始来求他,弄点青蛙尝尝。可不管来的是什么人,每次都被拒绝了。农业执法部门听说他养青蛙是为了给茭白除虫,而且从来不捕杀青蛙,就放心地把缴获的青蛙送到了他这里。两年来,他们已经送了两三百公斤青蛙来这里放养了。
安然地过了几个月,冬天到了,青蛙的安全越冬问题又着实让这位农技老专家头疼起来:茭白田里有水,青蛙冬眠需要一个干燥的环境,而且田里老鼠、黄鼠狼等掠食者也不会放过它们,这可怎么办?想来想去,老高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来。有人笑话他,简直把青蛙当成自己的孩子了,选择环境过冬和躲避天敌都是青蛙的本能,青蛙的生死也是自然规律,如果人为地加以保护,反而违反了自然规律。可是,他还是有些放心不下。
果然,第二年春后,田里的蛙鸣又此起彼伏地响起来了。
茭白田养鸭一举两得
两年前,有专家建议老高他们在茭白田里套养中华鳖,每亩可增收100元左右。“说实话,每亩增加100元钱,对我们的吸引力不大,还不如养点青蛙、鸭子,把虫子吃干净,提高茭白的附加值来得实在。”老高说。
“提出养青蛙和鸭子是有原因的。”老高告诉记者,危害茭白的害虫主要是螟虫和长绿飞虱,而这些害虫主要在茭白植株的基部活动,正好在青蛙和鸭子的捕食范围之内。由于生物的捕食是“全天候”的,因此它们的除虫效果比农药好多了。自从放养了青蛙和鸭子以后,不仅不再使用化学农药,而且茭白的螟虫危害损失率由原来的0.28%下降到了0.1%。
茭白的病虫害减少了,农药也不洒了,品质自然就上升了,老高告诉记者,养殖青蛙和鸭子区域内的茭白,在今年6月被国家有机食品申定委员会认定为“有机食品”。这样一来,茭白的身价自然上去了。董家茭白本来就是“绿色食品”,现在变成“有机食品”了,批发价每公斤又升了0.2元。
这些鸭子的作用远远不止除虫。老高说,鸭子的排泄物可以肥田,减少了化肥投入成本;除了吃虫,鸭子还吃草,减少了人工除草的成本;鸭子的活动还可以起到茭白植株之间的通风作用,减少了病菌危害。“由于这些鸭子是放生养殖的,许多大酒店都慕名前来订购,批发价高达每公斤30元以上。这几天,上门来买鸭的人络绎不绝,2600多只鸭子已经所剩无几。”
老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出售肉鸭每亩可增收395.2元;防病、治虫、除草成本每亩可节省242元;茭白产品质量提高,每亩增加附加值824元。三项合计,每亩可增收1461.2元。两年来,792.1亩茭白田共计增收115.7万元。高根发坦率地说,当初他们也没想到这一点。
老高说,茭白田养鸭的技术已经基本成熟,他们将逐步加以推广。“我们现在考虑鸭子也要打品牌,提高附加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