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午,绍兴市蔬菜果品批发交易市场内,来自诸暨的绍兴麻鸭养殖户一边卸货,一边抱怨价贱。作为收购方,这家市场内成交量最大的禽业批发部老板王飞同样没有笑容,原先每天能卖近2000只肉鸭,如今降至500只左右,市区及市郊的消费量明显减少。
市场终端传递的信息是:肉鸭批发价从今年3月份的最高点每公斤19.6元,已降到如今的每公斤11元。市畜牧兽医局调查表明,目前肉鸭养殖成本为每公斤10元左右,利润空间极小。今年上半年,鸭存栏471万只,同比减少7.45%。同时,受养殖户缩减规模影响,家禽出栏同比减少15.58%。
价格下跌的背后
“实际上,去年养鸭业接近十年来最好的行情。”绍兴咸亨绍鸭育种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国民说。去年鸭价高企,其直接后果是,苗鸭孵化量大幅增加,企业形势向好。今年以来,国内市场的一个普遍现象是饲料价格大涨。
据调查,截至六月底,大宗饲料原料如玉米、豆粕的价格直线飙升,玉米价格为每公斤1.86元,豆粕价格则超过每公斤4.6元,创下有史以来的最高价。
“两种因素结合,产生了化学变化。”李国民说,饲料价格上涨,直接导致养鸭成本增加。有不少养鸭户养殖亏本,甚至不得不杀鸭,以节省饲料成本。这样做的后果是,原先早已下单的苗鸭需求量大减。“苗鸭生产出来了,卖不掉还得耗费饲料,苗鸭厂不得不降价销售,雌性苗鸭每只从2.5元下降到1.3元,雄性苗鸭每只从1.3元下降到0.4元,几乎等于一把葱的价格。
后市如何?据畜牧业专家分析,从短期看,国内饲料价格仍然坚挺。由于目前绍兴鸭养殖量已到达一个较低水平,随着下半年消费者信心恢复,以及需求量逐渐增加,鸭价仍可能缓慢回升。
深加工求生存
鸭价下跌,引发了市场又一次洗牌。据悉,目前已有不少小型养殖户退出市场,不少大型养殖场则利润缩水。
当前条件下,如何提高利润?绍兴县宝昌鸭场蛋厂总经理沈根生认为,延伸绍兴鸭产业链,发展深加工,将是稳定市场的必然选择。“肯德基的几只鸡翅,就能卖出市场上一只活鸡的价格。其中原因,全在于深加工,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沈根生说,目前“沈宝昌”咸鸭蛋在上海市场年销售额超过3000多万元,但与国内领先企业相比,仍处于较低的开发利用水平。
“摆在农贸市场里的活鸭,由于环境差,走上餐桌还要经过脱毛、烧制等环节,这无形中让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下降。”他说,将鸭分成鸭舌、鸭胗、鸭脖,分门别类开展加工,开发出小包装新产品,既干净高雅,又能提高产品附加值,让消费者觉得农产品安全可靠。目前,该厂正在谋划建立肉鸭加工生产线,在扩大鸭蛋销售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绍兴鸭产业。
市畜牧兽医局有关负责人也认为,发展畜禽规模化经营,开展精深加工,提高畜禽产品附加值,已成为应对农产品市场风险,走出“鸭价涨一窝蜂上,鸭价低杀鸭弃养”的有效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