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起来喂猪,中午给娃做饭,晚上顾家陪老人”,这种家庭和谐养猪模式,已在凤县盛行推广。实践证明:做好一个产业总比外出打工强。
针对耕地优势有限和男劳力外出打工这一普遍现象,凤县畜牧局坚持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共同富裕”的路子,在总结去年养猪模式的基础上,全力推广凤县家庭和谐养猪模式,又称之“凤县模式”,即:号召一名妇女,修100平方米猪舍,建一座沼气,养10头能繁母猪,年出栏100~200头商品猪,实现收入15~30万元,给家庭直接增收1.5~3万元;从而解决了山区农户家庭增收没项目和人均收入低的问题。这一模式已成了凤县新农村建设移民搬迁群众因耕地不足,而解决农民增收的一个新途径。
过去,男劳力外出打工是无奈之举;敬不了孝心,管不上孩子,荒了责任田,累坏了妻儿。今年,凤县采取“上级扶、政府补、银行贷、农户筹”的办法,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使她们成为生猪产业发展的主力军。目前,共培育凤州镇马鞍山村和三岔镇喇嘛泉村两个生猪养殖小区,给每户猪舍补贴5000元(50元/?),发展凤县模式24户,补贴投放仔猪500余头。目前,马鞍山村民王某,去年饲养的一头母猪,产仔13头,销售收入1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