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17日在表示,食品价格开始出现拐点,十一过后猪肉价格会大幅下降,到下半年整个物价水平会逐步回落。不过发改委专家则表示,民众的生活与通胀数据感受有不同,未来仍要将控制通胀放在首位。
综合媒体报道,他认为猪肉价格在十一后会大幅下降,年底将会降到正常水平。猪肉价格从4月份已开始进入拐点。他并预期,到今年底时,生猪将开始大量上市,价格水平会有明显回落。而食品价格到下半年,受价格翘尾因素的影响也将下降,物价会逐步回落。
郑新立指出,此次高通胀成因更多是由于供给不足带来的,不同于中国历史上曾出现的两次高通胀是由需求膨胀造成的,民众无须过分忧虑。中国已形成的市场供求的自我调控功能,加之中央抑制通胀的政策,比如对短缺产品通过财政的支持、鼓励,将尽快地增加生产、增加供给来平抑价格。
但发改委专家对物价的预测显然比郑新立的更加贴近实际,虽然6月的通胀数据出现了连续第二个月回落至7.1%,但发改委宏观研究院的专家认为,理论数字的涨跌和老百姓实际生活的感受是不同的。他举例说,以广东、湖南部分地区为例,当地人爱吃的早餐米粉以前不过3块钱一碗,现在则是5块钱,涨幅接近 80%。而鸡蛋、肉禽,以及稍有洪涝灾害则使得青菜类商品价格飙升的现象,这些看似细微的东西其实都给经济整体运行带来压力。
承担有关部门调研任务而不愿具名的这位智囊专家表示,从全国人大财经委所征集的商务部、发改委、央行等部门对宏观经济走势的内部意见来看,经济运行中一些比较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仍然十分严峻,不容忽视。
首当其冲的是由于农业稳产和农民增收的制约,粮食供应的困扰导致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此外,和生产领域密切相关的煤电油运保障供应难度加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以及由于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使得外贸出口形势不容乐观等因素,加之股市、楼市波动引发金融业潜在风险加剧。
总体来看,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作为有可能成为全面通货膨胀的“导火索”,这是当前经济工作的核心和重点。这显示出,中国宏观调控的重点仍然应该将稳定物价摆在比防止经济下滑更加重要的位置,未来的从紧基调也会基本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