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青蛙原产于美国,我国引进并经十多年的养殖推广,已成为国内蛙类养殖的一个优良品种,加上美国青蛙耐寒,南方各地养殖基本可自然越冬,更受养殖者青睐。现将三明各地建造土池,进行美国青蛙无公害养殖的技术介绍如下,供同行。
一、选址建池
1.场址选择 美国青蛙喜生活于阴凉、潮湿、安静的环境,选址时应考虑四周地形开阔,环境僻静,土壤保水性能好,远离工农业污染源,电力充足,交通便利等因素。水源可考虑清新无污染的河水、水库水、山涧水等,如采用地下冷泉水(水温17~19℃)更佳。取地下水需先接引曝气,增加溶氧量。水质应符合NY5051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
2.土池建造 每口池塘面积为100~200平方米,池形呈长方形较佳,池底深浅不一,最深60厘米,池底留有5~10厘米的淤泥。蓄水后形成深水区与浅水区,浅水区水深10~20厘米,深水区40~50厘米。水面用木框架和网片搭建长方形食台,每口池搭建3~5个,每个面积2~3平方米,供蛙摄食与栖息。池四周堤岸应留有陆地,其面积占水面面积的一半(也可在池中建一小岛,岛上种植花草、蔬菜等),陆地高出水面30厘米,且陆地与水池间要有平缓的坡度,便于蛙登陆。在土池相对的两端设置可自由排灌的进排水管,水管口用纱布包裹。
相邻蛙池用60厘米高的聚乙烯网片分离。四周外围用塑料薄膜或聚乙烯网片制作围墙,四角用木桩固定,墙高1米,埋入土中10厘米,防止蛙外逃并阻止敌害侵入。
3.清塘消毒 新建塘需消毒处理后再行养殖。旧塘可在每年销售腾空之机,清除多余的淤泥,并经阳光曝晒3~5天,在幼蛙放养之前,每平方米蛙池用生石灰100克或漂白粉10克化浆泼洒消毒,7天后即可注水放蛙。
二、苗种放养
放养时间一般在4~5月,放养密度依池塘条件而定,一般每平方米可放养刚变态的蛙(约4~6克/尾)100~150尾。幼蛙入池前需用3%的食盐水或高锰酸钾8毫克/升浸泡消毒,杀死蛙体表的病菌和寄生虫。养殖期间,视蛙体生长情况进行分级分稀饲养,保证同池个体规格一致,便于饲养管理,加速蛙体生长。
三、饲养管理
1.饲料投喂 用蝇蛆、黄粉虫、小蚯蚓、小鱼虾等作为蛙的开食饵料,将饵料投放于食台上,使蛙养成到食台上摄食的习惯,再通过添加蛙类专用颗粒饲料混合投喂,并不断增加颗粒饲料的比例进行驯食,直至过渡为完全摄食颗粒饲料后完成驯食,一般需10~15天。为加快驯食,前期可在食台下方安装2~3根水管,投食时将水龙头拧开,此时水管喷射产生出水流,造成食台上饵料产生波动,使蛙误以为活饵而吞食。经过食性驯化的蛙投喂蛙类专用饲料,其主要成份为鱼粉、麸皮、菜籽饼、玉米等,并适量添加维生素C、E、矿物质、促生长剂等,蛋白质含量幼蛙料为45%,成蛙料为40%,脂肪含量8%~10%。投饲定时在每天上午8~9时和下午3~4时进行,投饲量占蛙体重的3%~5%,但实际投饲量需依据摄食情况、天气等作相应调整。
2.水质控制 一是经常换水,保持水质清新;并通过换水达到排污和调节水温的目的。一般养殖前期控制水深为10~15厘米,随蛙体生长,逐渐加高水位,成蛙期保持水深40厘米左右。二是夏季高温期,加深池水,有条件的可采取微流水形式降低池水温度,必要时在食台上方搭设遮阳棚,或在水面投放水葫芦等水生植物,防止水温升得过高,并起到净化水质作用。
3.病害预防 一是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保持优良的水质与水域环境,减少病害发生,以减少药物的使用量,提高蛙的品质。二是做好日常病害预防与控制。美国青蛙易患肠胃病、皮肤病,平常应仔细观察,了解蛙的活动与摄食情况,并定期使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药物消毒。三是科学合理投饲,注意饲料的适量、适口与卫生状况。四是发现病蛙及时捞出隔离,并采用蛙类专用药物按标签说明进行治疗,病死蛙应立即捞出深埋。
4.日常管理 一是加强巡塘,观察蛙群的活动,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二是及时清理塘边杂草,清除水中杂物、残饵和敌害;三是适时做好分池工作,同时供给充足的饲料,以免饵料缺乏时,出现相互残食、大蛙吃小蛙的现象;四是加强漏洞检查,做好防逃、防偷、防敌害生物侵入等工作。
5.分池上市 美国青蛙经过5~6个月的饲养管理,蛙体达200克/尾以上时可陆续上市,以缓解池塘压力,减少蛙类自相残杀。蛙运输前需停食一天,并选择阴凉天气进行。余下小个体的蛙再行越冬管理。
6.越冬管理 南方各地基本可自然越冬,一般在水温降至5℃以下蛙才会停止活动,进入冬眠。采取简单的深水越冬方法,并在水面投放2/3面积的水生植物即可安全越冬,有条件地方可补充部分地热水。越冬期间如遇天气晴暖,可在午间适当投饲,增加蛙的能量贮备,增强蛙体的御寒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