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规模化养猪场越来越多,这些规模化养猪场的出现,大大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也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提供了门路,同时也增加了农民收入,带动了当地的科学养猪水平。这些养猪场,一般多选用国内外的优良品种,这对当地的品种改良,也起了示范带头作用,但是,在猪钟引进和杂交繁育上,也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一、选育标准 猪的品种选育是依据以下标准进行的:(1)猪的生长速度(达100公斤体重时的母猪)及饲料利用率(料肉比);(2)猪的屠体质量(屠宰率、瘦肉率、肉质);(3)配种繁殖生产能力(性成熟、产仔数、出生、泌乳力、断奶重,年繁殖胎树、公猪的性欲、精子数及质量、使用频率等);(4)种猪的健康及生长发育状况等;(5)环境及市场适应性,符合这些标准的种猪,才是真正的良种。 二、合理选择品种 一般情况下,外来引进品种如长白、大白、杜洛可、克、汉普夏、皮特兰等品种,生产性能较好。这些外来品种经过长期的人工选育培育而成,具有生长速度快、料肉比低、屠宰率高、瘦肉率高、养殖经济效益高等特点,从而被世界各地广泛引进。而国内的一些地方品种如太湖猪具有的性成熟早,发情征兆明显,产仔数多,泌乳能力强,肉质鲜美,母性好、耐粗饲,抗逆性强,环境适应性强的特点,这些恰恰是外来品种所无法媲美的。所以要根据需要合理选择饲养品种。 三、引种科学,加强鉴定 国内有些种猪场的现状是:各自为政,互不通气,缺乏信息的交流,缺乏国际市场调查,有的是由非专业人员在引种,购入的往往是育种计划的中间产物,即尚未定型的杂交后代或品系的杂交后代。加之缺乏对疫情的监控,造成PSE、DFD(苍白、柔软、渗水、色黑、坚硬、干燥)基因种猪及(PRRS)蓝耳病等的侵入。同时,有些种猪场由于种猪基础群数量小,长期不引进外血,难免造成近亲繁育。没有专业的育种人才以及没有系统科学的育种计划,有的猪场甚至没有种猪鉴定这一重要环节。 四、合理育种 不同品种之间的杂交所体现出的杂交优势是建立在父本与母本生产性能优势的基础之上的,只有用优良品种进行杂交和品种改良,才能发挥猪的最大前能潜能,使猪的下一代生产速度加快,料肉比降低,屠宰率和瘦肉率提高,繁殖率提高,并不是无论什么样的种猪,只要进行简单的品种杂交,就可以体现出杂交优势,试想一下,如果用已经退化的品种进行杂交,即使采用二元、三元,甚至四元的杂交模式也不会获的较好的经济效益,另外杂交选用品种时,也应注意不同的毛色,体型、繁殖能力的合理搭配,同时,也应根据不同的育种要求和市场要求,按不同的育种方法和模式,进行品种间的梯进杂交,以期充分发挥杂种优势,挖掘猪的最大潜能,如现在比较流行的配套系的育种。 五、管理科学 杂交优势是为了更好地发挥猪的生产潜能,达到养猪经济效益的最大。多数猪场生产设备落后,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偏低,饲养管理水平低下,以及没有严格的疾病防治措施,忽视猪的营养需求等,这些必然导致品种的退化,生产性能下降,疾病流行等后果。这就要求加强猪的营养、环境、健康水平等的管理。 综上所述,规模化猪场引进种猪应当从规模大、生产技术强、管理严禁规范、科学无疫病的种猪场引进种猪,如唐山大北农种猪育种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系中国一加拿大瘦肉猪合作项目的中方公司。同时自身的种猪鉴定水平也应提高,对猪的品种,杂交优势,饲养等有全面科学的认识,只有这样,养猪的经济效益才会进一步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