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香猪
广西特有优良地方品种。属中国小型猪品种成员。2006年6月2日中国农业部公告第662号发布的138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之一。主产于世界级长寿之乡巴马县,中心产区为巴马、百林、那桃、燕洞4个乡(镇)。巴马县内、田东、田阳部分乡(镇)有分布。设原种场1个,保种区5个。因体形独特、皮薄多肉、质细嫩、味鲜甘香得名为“香猪”。2005年8月25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第124号批准对巴马香猪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特征:两头黑、中间白;额有白斑或白线,鼻端、胸腹及四肢为白色,躯体黑白交接处有2~5厘米宽的黑底白毛灰色带;性野、公猪有獠牙,被毛粗长似野猪。品种形成于长期高度近交与当地饲养条件的交织影响。遗传稳定,骨细脚矮,体小短圆,头轻小,嘴细长,额平无皱纹,耳小而薄,颈短粗,背稍凹,腹大下垂而不拖地。耐粗饲,抗病、抗逆性强。乳头10~14个。成年平均体重:公猪32.81千克,母猪42.14千克。早熟,一般年产2胎,窝产仔数为7~14头,平均10.1头。乳猪和双月龄断奶仔猪肉均无奶腥味或其它腥臊异味。皮薄而软、肉质脆、味甘而微香,是制作烤乳猪和腊全猪的上乘原料。2005年底巴马县存栏10.3万头,原种场存栏基础母猪182头,后备母猪56头,保护区存栏原种母猪621头;出栏29.6万头,其中加工11.2万头。全县有香猪加工厂4个,年加工能力21万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