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下午,赶场回来的林建将厚厚一叠钞票交给妻子,全家人脸上笑开了花。林建是平昌县泥龙乡沙溪村人。修建牛角坑水库时,他家成了移民户,全家仅有一亩多田土,光靠种植业不能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和妻子利用在外务工学到的养猪技术办起了母猪繁育场。前两个月出生的三窝猪仔,今天以21元一斤的好价钱出手,毛收入一万多元。
近年来,该县紧紧围绕加快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这一中心,始终把生猪产业化摆在突出位置,坚定不移走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的路子,全县生猪产业得到了突破性发展。今年1至6月,该县已累计出栏生猪55.2万头,存栏89万头,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5%和0.8%,实现畜牧业总产值 65684万元。平昌养猪业实现了由家庭副业到县域支柱产业的腾飞,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规模养殖增效益
7月29日,记者在平昌县元山镇富源种猪繁殖场看到,一头头母猪安静地趴在特制的产床上,惬意地享受着夏日的清凉,吃饱喝足的猪崽围在猪妈妈身边欢快地嬉戏着。业主龙建君告诉我们,这几年生猪养殖前景看好,规模养殖效益更高,再加上政府的支持,他对生猪产业发展很有信心。
为吸引大批有资金、有技术实力的业主和务工返乡人员投入生猪养殖业,平昌高起点规划发展生猪产业,聘请省畜科院养猪研究所的专家制定了22个优质生猪生产基地乡镇、3个生猪产业带、8个标准化养殖园区、30个规模养殖小区的发展规划。县财政每年预算1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生猪规模园区建设、养殖大户贷款贴息,同时捆绑实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和调出大县奖励项目,对县属龙头企业定向收购实行奖补。通过项目带动,不少业主和务工返乡人员纷纷投资发展生猪产业,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该县社会资金动态投入养猪业累计已超过1亿元。
目前,该县共有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3123户,其中1000头以上的51个,500头以上158个;已建成元山镇龙泉和泥池、鹿鸣镇石龙、灵山乡金星等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7个,兰草镇中仁、西兴镇天堂等共5个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全县生猪规模饲养出栏占出栏总量的25%以上。生猪产业正由传统散养向适度规模饲养的现代化方向转变。
科技服务强保障
夯实良繁体系,提升生猪品质是生猪产业化发展的关键。为改善生猪品种质量,平昌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良繁体系。全县共安排引种补助资金100多万元,引进优质良种公猪98头、母猪2600多头,建成了富强、俊明种猪繁殖场和富源、骄阳蓝天公司、宏发3个杂交制种场,另有61个乡镇二级扩繁场,年可生产优良种猪5000头、洋三杂商品仔猪30万头以上。认真落实母猪配种良种补贴,以江口、元山等20 个乡镇为重点,对2.5万头母猪开展人工授精配种实行补贴,完善了30个标准化人工授精站。全县共有生猪改良站点180多个,有专门从事人工授精的技术人员200余人,全县母猪人工授精的比例达到90%。
在强化防疫体系,保障安全生产方面,平昌坚持预防为主,堵防结合,建立了动物防疫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半年来,县里统筹安排解决重大疫病防疫注射劳务费、疫情处置费、疫苗注射应激反应死亡补偿费等305万元,同时制定实施了《平昌县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全面落实动物防疫双轨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调整完善了专家组和应急预备队,应急防控能力进一步提高。
铆紧链条活流通
7月30日晚,平昌启昌食品公司的厂房里灯火通明,一派繁忙:在流水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忙着分解、包装,几辆箱式冷冻车等在门口,准备把刚生产出来的新鲜猪肉运往市场。公司经理张奎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我们公司产销两旺,共宰杀生猪7万多头,产值达1.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
近年来,平昌依托生猪加工企业启昌食品公司和县牧工商公司、元升公司、川巴公司等生猪流通经营企业及猪业经济专合组织,积极构建“龙头企业 +专合组织+农户”的生猪产业化发展格局,铆紧了产业链条,搞活了商贸流通。
为做大做强加工龙头企业,平昌一方面组织专班、落实专人,加快肉联厂改制进程,另一方面推行农产品加工企业“绿卡”制度和绿色通道制度,多方为企业规模生产创造条件。县牧工商公司、川巴公司积极开展“上门收运、优质优价、现款现付”服务,年收购经销生猪20万头以上,拓展了生猪外销渠道。该县鼓励业主联合发展,建立养猪专合组织,共同面对市场风险,引导成立了灵山金星、元山龙泉等7个猪业专合组织,带动发展养殖农户5000余户,提高了猪农的组织化程度。猪业专合组织推行“联户联保贷款”方法,协调县农行、信用社将小额信贷额提高到3至5万元,切实解决了养猪小户的资金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