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感言:“失败并不可怕,只要肯坚持,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吴吉贵一直深信这个理儿。
一说起“吴兔儿”,村民们纷纷树起大姆指。现年36岁的吴吉贵,出生于河包镇经堂村一个贫困家庭,1987年初中毕业,便回家务农,肩负起养家重任。从小自强的他,一直在追寻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路,虽经历了无数次挫折与失败,但他并没有灰心丧气,最终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养殖种兔的致富之路,成为远近闻名的“兔儿王”。
创业路上多磨难
吴吉贵初中毕业后,家里贫困的生活现实,让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想就此向贫困生活低头的他,决心改变自己、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境况。于是,他多次到镇农技中心咨询,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他选择了养节粮型草食动物——家兔。最初,他在市场上购回了8只种兔,经过精心饲养,长势良好,一年下来赚了2000余元,养兔初获成功,让他尝到了甜头。
1990年,他决定扩大规模,大干一场,一下子喂了200只种兔,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由于不懂技术,原本活泼可爱的兔子,仅两三天时间,200只兔子死得所剩无几,不但没赚到钱,还倒损失20000多元,背负一身债务。突如其来的损失,让他在精神上、经济上都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一时间,人们众说纷纭,年轻的他几乎就此倒下,但小学老师的一席话,让他认准了一个理儿:失败乃成功之母,只有学好技术,养兔才能致富!于是1991至1992年间,他借了300多元钱,走南闯北,拜师学艺,学到了一整套的养兔技术。1993年,他把自己的一间旧房简单改造后建起了临时兔场,购买300只种兔,再次开始了养兔事业。一年以后,纯收入20000多元,这让他又尝到了养兔的甜头。
正当他在养兔路上走得正顺的时候,一场兔病一夜之间夺去了他500只种兔的生命,直接经济损失30000余元。看到吴吉贵所遭受的不幸,亲朋好友纷纷前来劝他改行,说他命带八字与兔相克,喂一拨死一拨,不要再干了。家里人也出现分歧,一向支持的父母也都出来反对。面对大家的议论和家人的反对声,吴吉贵这回真地犹豫了。
“吉贵,你干吧!我永远支持你。”妻子按着他的肩膀轻轻地说道。
“可我们的损失太大了,再这样叫我们今后如何生活。”吴吉贵应声回答。
“没什么,哪怕是讨口我也跟着你。”妻子语气坚定地说道,妻子的鼓励给了吴吉贵极大的信心。夫妻俩擦干眼泪再次建起了种兔场。村里的群众都说他俩是一根筋。
正当养殖走上收获的季节,灾难再一次降临。2000年,380只种兔和2000余只商品兔一夜间又全部死亡,损失近4万元。这次的挫折,再次在村里面议论纷纷,说兔场风水不好,说吴吉贵不听人劝、死脑筋、“兔儿魔”等。有了前两次挫折的打击,吴吉贵倒还能坦然面对。他静下心来认真总结、思考,分析原因,“这是什么怪病呢?”“我们把死兔拿去化验哈。”妻子的一句话点醒了他,小俩口专程向县畜牧局、畜牧学院的专家、教授请教,经过专家们的精心会诊,原来是喂养的饲料用量掌握不当,导致兔营养过剩,发生腹泻病死亡。
就这样,在养兔路上,吴吉贵一边总结经验,一边不断摸索,终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03年和2006年,他先后投入资金13万元,建成了两个面积达500平方米的标准种兔场,配备了1000个一流的新型兔笼,饲养种兔800余只,每年可为附近养兔农户提供商品仔兔12000只,年出栏小种兔5000余只,年销售额达25万余元,纯收入11万余元。他终于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致富不忘众乡亲
尽管在养兔过程中遭受到了乡亲们的不理解,但是诚实善良吴吉贵并没有忘记忘众乡亲。他把自己历尽艰辛学来的技术无私地向群众推广,还为养兔户提供种种便利:凡是周围的群众来买他的种兔,一律低于市场价出售,并注重售后服务;凡是售出的仔兔,他都要定期或不定期向农户了解种兔生长状况,如果哪家的兔子生病了,他会及时上门诊断、治疗,且只收一点药费成本,解决了养兔户的后顾之忧。2005年7月,“荣昌县河包镇惠民养兔专业合作社”的正式成立,吴吉贵众望所归被选为合作社主任,有了“官位”的他,更是大展拳脚,一边搞规模经营,一边为群众技术服务,带领大家养兔,使当地的养兔业发展迅速。2008年,河包镇有养兔农户2600多户,规模以上养殖的就有60多户,他们在吴吉贵的带领下,增收致富,形一支有名的“兔儿队”,为河包镇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吴吉贵也从一个“兔儿魔” 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兔儿王”。
■ 55
(责任编辑:欣 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