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自设区建市以来,始终把以生猪为主的畜禽品种改良作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市委、政府的工作日程,精心规划、周密安排、重点培育、常抓不懈,从土地、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以大力扶持,使畜禽良繁体系建设大大加快,畜禽良种覆盖率明显提高,为华蓥市的畜牧业发展、经济建设和农民增收做出了突出贡献。
华蓥市的养猪业发展历史悠久,1993年以来已逐渐成为该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生猪品种改良更是华蓥市畜禽品种良繁体系建设的重头戏。从2001年开始,该市狠抓生猪换种工程,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快生猪产业发展和生猪换种工程的政策和规定 ,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加快生猪产业发展和生猪换种的优惠政策,有力地推动了生猪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先后引进了长白种公猪、约克种公猪和杜洛克种公猪102头(其中杜洛克16头),还培育出了广安华禹良种猪场、广安红源良种猪场、晶顺种猪场和春林等外种猪繁育场,存栏能繁母猪850头;建成了50头以上LY二杂母猪繁育场26个,存栏能繁母猪1438头。到2007年底止,全市存栏外种母猪达7130头;全市完成生猪改良18680窝次,改良面达84.2%;三元杂交改良11368窝次,杂交面达60.86 %,其中外三元推广面达53.1%。生猪良繁体系的建设促进了生猪的大发展,全市生猪饲养周期大大缩短,生猪出栏量大大增加。华蓥1994年出栏生猪14.59万头,2007年为36万头。
家禽是华蓥市的第二大畜牧产业,家禽品种改良也是华蓥市的重要工作之一。华蓥将家禽品种改良作为了重要工作来抓,先后引进了安卡红、新布罗、来航、可白、巴布考克、洛岛红、新安红、安卡红等种鸡和建昌、鹦桃谷、花边鸭等优良品种,促进了华蓥家禽品种改良和家禽产业的发展。
为了提高家禽良种的覆盖率,华蓥市从2000年开始,加快了家禽孵抱基地建设,先后培育出了年孵抱2万羽以上的家禽孵抱大户36户,其中;年孵抱10万羽以上大户9户(仅永兴镇鲤鱼村就有孵抱大户24户),全年孵雏禽量达300万羽的永兴家禽孵抱基地和年孵抱水禽80万只的阳和水禽孵抱基地,2005年又通过招商引资的办法在阳和镇建成了川东北最大、科技含量较高,存栏优良种鸡3万只以上,年提供种蛋300万枚以上的华蓥山种鸡场,满足了全市群众对良种家禽的需求,促进了家禽产业的发展。
发展草食牲畜是华蓥市的独特优势,草食牲畜良种改良事关草食牲畜发展成败。华蓥首先从奶牛品种改良入手,引回了优质、高产的黑白花种奶牛冻精改良本地奶牛,大力推广人工授精技术,杂交奶牛显现出极强的适应性和经济效益,牛奶日产量头平提高8公斤左右,有的奶牛提高10公斤以上。
华蓥市山羊品种改良主要是引进的乐至黑山羊、四川阳坪种羊场的波尔山羊和南江黄羊对本地山羊进行改良。杂交一代山羊普遍显现出生长速度快、个体大、产肉多、肉质好等杂交优势,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华蓥市兔业良繁体系建设起步较高。在2003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兔业大市的意见》后,全市种兔场建设如雨后春笋,建成了牧源、茂源、思源、天元、红光、金春、爱心、超超、光业、金光、鑫康、光辽和新华等种兔场,引进了比利时、齐卡、新西兰、加利福利亚、日本大耳白等优质兔种10多个品种2万多只,全市兔业得到快速发展,当年全市出栏肉兔65.67万只。随着金龙华等肉兔加工企业的建成,深加工的“金龙烤兔”、“金龙兔丁”、“金龙兔丝”等11个风味产品外销西南地区市场,供不应求。2004年兔业生产达到高峰,全市出栏商品兔达104.6万只,首次突破了100万只,成为了名符其实的川东肉兔大市。 (吕梦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