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下一个暴利行业
见惯了外资投行在国内以巨资开路,以为本次高盛以区区3亿美元、德意志银行以6000万美元砸在国内生猪养殖上,未免有些不疼不痒。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越来越发现,外资投行在国内的猪肉产业链条中,仅走完了第一步———高盛很幸运地成为在中国走完整个猪肉产业链的美国“鬼子”,德意志银行则刚攀上这条转动的产业链。另一泰国正大集团也抛出了要在上海投资养猪的计划。可见,投行在养猪业跑马圈地的绳子已经甩出去,而且可能越甩越远。
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想得到赏识,高盛的生猪们也想被赏识并卖出好价钱,如果按常规想法,那些生猪出栏后,马上转手猪肉贩子,似乎卖不出价钱,同时也未免小觑了高盛和德意银行的精明头脑。要想让高盛旗下的生猪们以体面的高身价登上世人的餐桌,仿佛“深加工”才是唯一出路。
深加工,谈何容易?让湖南福建的“高盛猪”远赴双汇在广东清远的生产加工线,显然不太可能,这些“美籍”肉猪,难免忍受不了路途劳顿之苦,卖相一定很差。倘若再遇雪灾,“路有冻死猪”也不是奇闻。
所以一部分人说,高盛必须在上述两地周边增设深加工生产线。但高盛新纳入囊中的区区几个养猪厂,显然满足不了“深加工生产线”的胃口。更多的中国养猪专业户,需要抓耳挠腮加入到高盛新一轮的养殖并购中。
而另一部分人,以广州天地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生为代表,一语道破天机。他说,去年下半年到今天,“国内养猪企业纯利可达30%-40%.”双汇(高盛控股)做了10年的利润,可能比不上广东温氏今年80亿元(估算)的利润。
猪肉养殖产业转移,带来这个机会,陈生预期在未来5年-7年,还有两至三次猪肉价暴涨暴跌的机会。而高盛们,只是想利用这些机会卖猪疯赚。
所以他断言:高盛下一步,还是养猪卖猪。
与其说国外投行进驻中国养猪业带来了危机,不如说他们刚将中国农业敏感的链条,轻轻地拉开了一个豁口。有人发现了,疾呼,据说还给国家相关部门写了“内参”;有人无所谓,说这链条留着就是给大家一起拉的嘛,谁拉谁得利。
1.华北猪肉消耗圈:
以辽宁养猪基地为核心,覆盖北京等地。
2.华中猪肉消耗圈:
河南和山东属于中原地区猪肉供应源,地处胶东半岛,其覆盖范围波及韩国和日本,肉禽类多有出口。
3.华东猪肉消耗圈:
以江苏为核心,辐射上海等地。
4.华南猪肉消耗圈:
湖南、广东等养猪重地除自产自消外,还输出港澳,为国内最大消耗圈。
收购论
广州市优百特饲料科技总经理丁为国:
“湘闽地区再行收购”
养猪风险很大,一般以3年为一个周期,高盛养猪是计划性很强的动作。研究泰国正大集团的并购策略,他们是走到哪里,就会将下游产业链一股脑儿吃透。高盛下一步,很有可能在湖南福建附近,收购产业链中下游企业,如屠宰企业和深加工企业。“我刚去看了一家河源的屠宰生产线,当地运作成本很高,如果生猪供应不够,就会导致开工不足,生产线就可能闲置。”
湖南福建两地,很多屠宰线都开工不足,高盛可以轻而易举地拿下来,满足旗下养猪场的屠宰需求。至于是否通过控股的双汇去收购,要看董事会的决议,通过双汇收购,至少可以避免开工后屠宰量不足,双汇目前在国内布局了数家加工厂,可以互相调剂。
东莞大岭山广南猪场总经理李珍泉:
“就地加工是良策”
如果只出售生猪,利润非常薄弱,高盛势必要将湖南、福建两地所投资的生猪,按一定比例“就地加工”,猪肉深加工是一套鲜活的工艺,原则上不会将生猪远途运输,而且这种深加工生产线,小企业无法做,因为一是投资大,产能可能不足;二是产品出来后,找不到销路。这就指明了高盛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就地收购加工厂,就地解决当地生猪再加工问题。
二、继续在湘、闽周边收购优秀养猪企业,因为一条中等生产加工线,不是5-10家生猪养殖企业可以满足的,至少得有50家生猪生产企业。
广州大北农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周业军:
“进军饲料业扼产业咽喉”
高盛未来可能的另一个方向,是收购经营饲料微量添加剂的公司。谁控制了这个领域,才真正从上游扼住了猪肉产业链的咽喉。
囤货论
广东天地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生:
“高盛下一步可能只卖猪”
“以我观察,猪肉加工的利润,根本不如养殖。”陈生昨日尖锐地指出。
“据我了解,他们2004年就拟定了投资中国农业的计划。”陈生称。
陈生认为,高盛只是看中国内养猪产业转移的机会:劳动力成本上涨,农民就进城打工,过去80%的生猪养殖在农民手中,现在将逐渐转移到剩余的20%的企业手中,高盛正是看中这20%的企业,根本消化不了这80%的产业转移才出手的。
这次产业转移中,跨度约5~7年,中间至少会有2次以上的高峰期。高盛就是想趁着这一两次涨跌的时机出手赚钱———投资二三亿美元,最多能控制几十万头的产能,去年中国猪肉产量5300万吨,相当于6.5亿头,高盛连1/1000都占不到,300亿美金也占不到1/100.何谈垄断和对产业链的威胁?高盛在猪肉产业链上,绝不想控制。
广东温氏去年以约5元/斤的价钱购进生猪,现在存栏估计有8万多头,今年的利润可能为60亿-80亿。这可能是一个“双汇”十几年的利润(去年双汇发展(行情股吧)218亿的销售额,只有5.6亿利润,利润率为2.5%;而温氏销售额相差无几,去年利润却近40亿)。“如果养殖利润高,高盛双汇想做加工,哪里都可以收购猪。去年下半年到现在,卖猪的企业,大约有30%~40%的纯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