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兽药行业现状
1.1目前全国约有2000多家兽药生产企业,90%以上是中小型企业,年产值在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只有200多家。大部分企业是制剂厂,西药原料厂有150家左右,中药原料厂不足10家。企业除了维持自身运转后,很难拿出资金投入到新兽药的研究开发中去,而国家投入到兽药研究中的资金也少的可怜。
1.2目前全国从事新兽药研究开发的人员不足1000人,专门从事兽用药研究的人员不足500人,这与我国这样一个兽药生产大国极不相称。
1.3纵观兽药市场,按销售额计,饲料添加剂约占50%,治疗药约占40%,生物制品约占10%。在治疗药中,抗菌药占约50%,抗寄生虫药约占30%~40%,其他药约占10%~20%。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的需求。
2养殖企业现状
2.1目前集团化养殖还未占据主流,分散饲养方式占大多数,养殖量少,养殖地区分散;一条龙集团的养殖量已经崭露头角,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个体分散养殖,由于规模和管理水平所限,养殖效率低、成本高,已经越来越难适应现代畜牧业的要求。
2.2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现在除了一条龙集团公司自养部和个别社会养殖户,因有专业的技术人员队伍,饲养管理和治疗技术水平比较高外,其余的散养户,大部分还是土法饲养,不发病则已,发病则导致巨大损失,更因管理不善,容易造成疫病恶性传播。同时还因不合理用药和滥用药物,带来生物性的灾难,同进给食产品安全埋下隐患,进而影响人类健康,这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3养殖同质化现象严重,特色养殖少,抗风险能力差。目前养殖户都是盲目跟风,看见养鸡行情好,就一窝蜂上鸡,导致鸡苗涨价,成鸡跌价,养殖业波动剧烈,大起大落;而且特色养殖少,大都是大路货,这就造成了养殖户赚一批、赊一批,一年到头算起来赚不了几个钱,甚至赊本。
3行业规范还有多久?
3.1现阶段畜牧重点-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关乎国家形象、国计民生。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食品加工行业、养殖行业。其中最为紧迫的是加工过程添加禁用药物和养殖业滥用禁用药物。因此应毫无保留地严查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禁用药物如孔雀石绿、苏丹红等事件,并有步骤地查处养殖业禁用药物如呋喃唑酮、氯霉素等,从根源到终端多管齐下。
3.2未来政策导向-温和有序进行
禁用药物的根源在于兽药的生产、流通与养殖的使用过程,但其最终表现却体现在食品加工行业。
不管养殖户是在不知情还是不懂法的情况下,使用了禁用药物,都无法逃脱和转嫁被追究的责任,由此造成的损失最终只能由养殖户自己承担,这样查处一次就可能造成多年的积蓄血本无归,影响再生产。
更可怕的是,因养殖户单凭自己的力量无法杜绝禁药和保证兽药生产流通体系的纯洁性,这样势必会引起其他养殖户的恐慌,会造成社会养殖量的急剧减少,由此相关的兽药生产与销售体系也将遭受重创,同时还会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国家将采取温和的、渐进的、有步骤的、引导性与监管性并重的改革方式 。
3.3可能采取的措施
3.3.1断绝禁药来源,禁止任何单位将原料药销售给非生产性兽药企业。
3.3.2加大监管、惩罚力度(现在国家计划实行的兽药GSP认证,也正是为了提高兽药销售单位的专业水平和合法经营)。
3.3.3加强对养殖户的教育,引导其合理用药,避免因不懂国家法规而使用禁药。
3.3.4 对食品加工企业的产品加强检查,由国家控制检查结果,做到心中有数,经权衡利弊后有选择的公布。
3.3.5政府在解决了最紧迫的禁用药物问题后,会转向药物滥用、药物残留和动物疫病等更加深入的问题上。
3.4药物残留的根源
3.4.1养殖户无药物残留意识,不按停药期用药。
3.4.2兽药生产厂家不按国家标准处方组织生产,为了追求效果随意添加其他药物成分,造成停药期与包装标示不符无法考证。
3.4.3经销商无药残意识,临床乱开处方、不能正确指导用药。
3.5可能采取的措施
3.5.1净化源头,严查生产企业,使生产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组织生产,严查假冒伪劣。
3.5.2整顿销售体系,逐步建立规范的兽药销售模式;建立健全职业兽医师制度,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即将实施的兽药GSP就有相关的规定。
3.5.3净化养殖环境,规范养殖程序,提高养殖人员技术水平,加强药残防范意识。
现在最理想的养殖模式是一条龙集团的自养模式,因有较强的技术力量和自觉的控制意识,同时整个质量管理体系比较成熟,所以在药物残留、疫病控制方面做的比较到位,很少出现药残等问题,是有效控制药物残留和疫病传播的理想管理模式。
4兽药研发趋势
新兽药的研发将受到空前的重视,现在大部分兽药生产厂家的伪兽药开发模式,将随着国家的整顿和严查,很快会失去市场。约2009~2010年即可形成。
下一步的兽药研发模式将与人药现在的研发模式相仿。但由于大部分厂家的研发人员水平较低,没能力独立完成新药项目的研发,因此这些厂家的研发部门可能被取消,转而开展与其他厂家或科研单位联合研发的模式。将来的新药研发模式可能有以下几种:
技术力量较强的厂家可能独立完成某些项目的研发;多个厂家联合开展研发,联合申报;厂家与科研单位联合研发;厂家出资购买科研单位的研究成果。
建议进行研发集中化,这样优势可以从升标过程看到优点。
5行业趋势推算
5.1 2008年:主要是严查禁药;规范兽药包装说明,法定标准样稿,出台规范包装说明文件; 出台兽药GSP规范及相关文件,职业兽医师考试初步定型。
5.2 2009年:主要是禁用药物基本被禁止;规范包装说明使用期限到期,企业规范包装完成;兽药GSP认证工作初步开始。
5.3 2010年:兽药GSP认证工作进入高潮;社会养殖散户改造初步开始,着手制定药物残留和检验检疫制度;开始严查食品加工业产品禁用药物,打通禁药限制链条的各个环节,使禁药检查系统化,制度化;社会规模化养殖场初步兴建,部分社会鸡头和兽药经销商开始入主养殖场。
5.4 2011年:生产企业基本按照法定标准组织生产,同质化现象严重,恶性竞争激烈,一批生产企业经营不善,倒闭或被兼并;兽药GSP认证工作基本完成,医药开始分离,职业兽医师开始推广; 社会养殖散户改造继续深入,各项管理制度基本开始正常运行;一部分养殖水平不高的社会养殖散户开始受雇于规模化养殖场,转变为养殖工人;政府出台兽药残留、疫病监控等相关文件,将养殖散户的改造引向深化;政府开始发挥综合主导管理作用,整个管理系统框架初步构建。
5.5 2012~2015年:社会养殖散户逐步减少,规模化养殖场和一条龙自养稳步扩大,养殖散户逐步转变为规模化养殖厂的养殖工人; 生产企业注重研发创新,开展各种联合研发模式。其销售模式逐步发生改变,开始主攻一条龙自养和社会规模化养殖场;兽药GSP经销商开始逐步萎缩,部分经销商将向上游生产企业或下游规模化养殖场寻找出路,转变为生产企业主或规模化养殖场负责人。
5.6 2016~2020年:生产企业定位基本完成,行业基本趋于稳定,开始形成各自的特色;兽药经销商大部分转行或搞多元经营,只有小部分经销商开始服务于新兴的特色养殖和各种宠物行业;大部分养殖散户转变为规模化养殖场的养殖工人,小部分转为特色养殖,原来的社会散养户基本消失;社会规模化养殖形成规模,并开始优化重组,有的被一条龙集团并购,或者多个养殖场合并为一个新集团。
6企业研发的路在何方
6.1离行业真正规范还有近10年的路走,那么兽药研发必将延续现有模式逐步改善。
6.2真正的研发是高风险的行业,新兽药的研究与开发是一项耗资大、周期长、技术要求高、风险大的系统工程。国外大约需要几十年,并需要拿出相当多的企业利润作为研发经费。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兽药研发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未来国内兽药研发的趋势是两大方向:重点发展原料药,尤其是发展动物专用的原料药;兽用原料药的研究开发仍以抗菌药物和抗寄生虫药物为主导方向。
在药物添加剂方面,无残留、无交叉耐药性的抗菌促生长剂、中草药添加剂、活菌制剂和酶制剂是一大发展方向。
7研发的思路
市场决定一切,企业的研发和科研机构研发的不同;没有多少人愿意与企业家共同推动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实实在在的面对市场,解决社会和企业关心的问题;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决定于市场而不是在产品;复发制剂和中药制剂将是突破点。
7.1复方制剂的研发思路
解决临床疾病,降低临床用药费用和节省用药。药效在一定意义上决定兽药研发的生命力,因此必须以临床到药物这个过程为出发点。
7.2临床疾病的治疗思路
7.2.1常规思路
症状-剖检-属于何种疾病-治疗方法和措施。
反思常规思路的科学性?
通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思想精髓就是从损伤到治疗,需要临床辩证来区分疾病。
7.2.2药理人员的思路
症状-剖见-推断损伤模型-根据生理和病理-治疗方案形成-形成复发制剂的基础。
7.3寻找新药的途径和方法
7.3.1途径:
从市场上去找需求,做好充足的市场调研;从文献中检索热点领域,让市场来检验;从药物专利即将期满的品种中去寻找。
7.3.2方法:
7.3.2.1加强药剂学的基础研究,大力开发兽药新制剂。我国兽药原料与制剂的比例约为1︰2,而国外为1︰5。据资料说明,开发一个药物新剂型一般只需100~300万美元(仅为创制新药费用的1%),将一个控释制剂推上市场平均只花3~5年(为创新药的1/3~1/2),并且对于用高技术研制的新剂型美国仍列为新化学实体类,享受同等的专利保护期,这要求我国医药和兽药行业从总体战略上重视制剂的研究与开发。
7.3.2.2中药复方以古方、验方为主,研制要符合中医药学辩证论治、理法方药、方剂的君臣佐使等理论;西医复方尤其要注意组方依据充分,在药理学理论上要站得住脚,对适应症的病理、复方中药物的作用及机理要有合理的解释;在药剂学上也要有配伍正确性的依据。复方的药味数不宜太多,否则会使控制因素复杂化,难以评价。一般以2~3味药为宜,4味以上则极难通过。
7.3.2.3大多数品种是历代医家反复筛选、留传千载的经验结晶。应用现代科学手段对中草药深入研究,是我国创新药物或发现新用途最有希望的突破口。特别是在知识产权保护日益严密的今天,在这一领域加强开发研究已成为必然趋势。近年来,青蒿琥酯、桔皮油的开发成功是突出的例证。此外,各地还有大量新的中药复方制剂用于兽医临床。
7.4中药研发的问题
由于药材生产尚未达到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造成药材质量相差悬殊,而不稳定的药材难以生产出质量稳定、合格优质的产品。另一方面,国内中兽药生产单位由于硬件(如大型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和软件(如人才、技术等)条件的不足,使得中兽药质量标准在研究时,对其制定粗糙;生产上市时,对其控制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