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城区白鹤山乡罗湾村紧靠花山,丘陵众多,在众多丘陵中,一座占地4000多平方米的现代养殖场分外引人注目。养殖场内,9座养殖栏与加工房、工人宿舍依山分层而立,8名员工在封闭式管理的模式下分工协作,精心调配适合当地饲养环境的饲料。养殖场内的千余头肉猪基本上已经被预定一空。
“市场经济讲究的是优胜劣汰,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养殖场的主人,38岁的罗湾村8组村民谢春红在山坡上俯瞰着自己一手创下的养殖场,一边回顾自己10年来的市场路。
从100到1000:规模经营广拓市场
1998年,28岁的谢春红从白鹤山乡卫生院下岗。重回农家的谢春红并没有气馁,而是重新拣起了养殖的行当,那一年,她拿出了家里的积蓄,养了近百头生猪,开始小规模养殖。由于是刚起步,缺乏资金支持和市场信息,谢春红并没有引进种猪和母猪,只是单一的进行生猪养殖,但是很快,她就发现了单一养殖的弊端:单一养殖只是整个养殖市场中最基本的一种,而且收益在流通环节中很容易流失,且经常需要购进仔猪,受制于人。
虽有收益但隐隐觉得不足的谢春红把养猪赚来的收益都存了起来,她为期待新的机遇积蓄着力量。很快,机遇就降临到她的头上,1999年,因为全市实行退田还湖工程,谢春红搬离了靠近湖边的旧居,在自己家的自留山上建了新房。“既然有资金,又有土地,为什么不干脆办个养猪场呢?”谢春红说干就干,把两年多来养猪赚回的7万多元全投入进去,修建了一个高标准的养猪场,拥有2栋养殖栏,1栋加工房,为了加强管理,谢春红还特意聘请了4位饲养员,并为他们修建了宿舍。2003年,她特意跑到湖北,引进了一组瘦肉型母猪,第一次实现了自产自养的经营模式,当年,她的收入就由2002年的10多万元激增到了30多万元。
有了养殖场做后盾,谢春红的养猪事业红红火火地发展起来了,依靠收益再投资,不断扩大规模的经营方式,谢春红的养殖场早已经今非昔比。今年,是她养猪的第10个年头,从当年的100头生猪,发展到现在的千余头生猪,100多头母猪,养殖栏也增加到了9个。
广纳信息:轻松应对市场起伏
虽然地处偏远,但是谢春红的家里还是装上了网线,订阅了包括《养殖与饲料》在内的养殖专业杂志。每天,谢春红都会进入中国养猪网、常德农民教育在线等农业专业网站进行学习,掌握最新的市场信息。
各大培训班的教室内,也经常可见谢春红的身影,从市内农民教育办组织的养殖技术培训班,再到乡镇举办的养殖大户培训班,谢春红都积极参与。为了进一步获得更多更专业的知识,她一直与中国农业大学的朱博士保持着日常联系,电话交流养殖心得,分享市场信息。
2005年是很多养殖户遭遇市场风霜的一年,生猪价格在平稳中突生波折,直线下降,很多养殖户面临着经营绝境。谢春红通过常年收集的市场信息总结出来,生猪价格的波动只是一时,她当机立断地处理了一批年老体弱,生殖能力下降的老母猪,把市场风波当成是品种改良的一次机遇。果然,2006年,生猪价格开始回升,当很多养殖户都亏损的时候,谢春红的养殖场的收益却平稳上升,轻松度过市场起伏。
现代企业化经营:“品牌效应”广揽客商
谢春红的养殖场实行的是封闭式管理,8名工人按工种的不同分工资等级,技术含量高的工种,如饲料配比员一个月的工资相当于市内一名普通白领的收入,这已经初步具有了现代企业化经营的雏形。
品牌效应,是谢春红打出的另一张经营牌。自2003年从湖北引进瘦肉型母猪后,她又先后引进了长白、杜洛克品牌的优良公猪和大约克、花大杂品牌的优良母猪,为了防止这些优良品种水土不服,她多次请教专业人士,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配比出精良饲料,并且引入了循环经济的概念,进行生态养殖。从谢春红的养殖场内出栏的生猪,健康红润,肉质鲜美,广获好评。广东、沅陵、湘西的客商们纷纷抛出了预定单。
今年年初,谢春红向市工商局递交了注册资料,“红亮生猪养殖场”的招牌挂了上来,谢春红笑着说:“规模养殖还是要走企业道路的,品牌效应才是赢得市场的法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