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梁平县,唐伟峻、黄河清夫妇抱着小野猪合影 记者 欧阳祖兵 摄
“让野猪肉像家猪肉一样地摆在市民的餐桌上!”这是唐伟峻、黄河清夫妇的共同愿望。这对年轻的重庆夫妇花了半年时间对野猪肉做市场调查后,果断放弃了在城市的白领生活上山当起了猪倌,在梁平县一林场圈了200亩荒地搞起了野猪养殖。
启动资金:3年打工积累20万
唐伟峻三年前从重庆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先后进入中企动力、惠普等大企业从事IT工作,这期间,他得以和很多企业高层接触,看着别人的事业做得红红火火,心里是又敬佩又羡慕。而他的爱人黄河清毕业后南下深圳进入日化行业,“她比我强些,在销售上她是一流好手”,唐伟峻望了一眼妻子对记者说,当时她的业务也做得很好,在公司从促销员做到销售主管,同时还在杭州代理了两个品牌。“作为一个打工者,我的发展空间已经不大了,但始终找不到合适的方向换行,就想到了个人创业。”黄河清对记者感叹道。“那时我们的生活很好,每年还能存上好几万,可是他想自己当老板的欲望越来越重。”据唐伟峻透露,当时他们在几年的打工生涯中存了20万,为了选择一个好的创业项目,他跑了全国很多省市,考察了不下50个项目,做了很多市场调查,最终看中了野猪养殖的市场前景,便果断地放弃了已有的城市白领生活,而在梁平县一林场圈了200亩荒地搞起了野猪养殖。
回乡上山:不当白领当猪倌
“选择是一个痛苦的过程,特别是对她来说,一个女孩子不应当跑到山上来养野猪!”据唐伟峻介绍,当时家里面没几个人赞成,不少朋友都持怀疑态度,这在他们看起来甚至有点荒唐,不务正业,但我们顶住了压力,还是通过各种渠道,又借了30万元把项目启动了。
“这里当初全是一片荒地。”唐指着刚竣工的养殖场对记者说,为了选址,他自己细心地研究野猪的生活习性,以及梁平的土质和气候,并得到了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学的专家郑钦玉教授的指点,跑遍了家乡梁平县的所有乡镇,最终确定在一片生态林,这是以后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一个要素。“这个地方罕有人至,我们第一次来看地址的时候刚下过大雨,由于路滑她还摔了一跤,受伤很严重。当时就哭了!”
自从上山后,他们的生活彻底发生了改变。“这里太寂寞了,相伴我们的只有圈里的野猪和树林里面的鸟儿,曾经逛商场、下馆子、泡KTV的生活成了一种奢望。”唐伟峻感叹道。而他的妻子黄河清则给记者翻出了她一年前的照片向记者对比:“你看我以前皮肤很白的,现在我都晒得跟非洲人一样了。还有一抽屉的化妆品,上来后基本上不再使用!我们两个人挖一个30立方米的化粪池,那是有生以来第一次拿锄头,手上全起水泡,还有养殖场屋顶隔热的茅草全是手工割的,足有20000多斤吧!满手都是刀伤,还两次中暑,现在明白这些都应该请工人做的,只是我们没经验,以为这样节约了成本,其实是浪费了更多时间。”
风险控制:制定完善的创业计划
“给别人打工,只需做好本职工作;自己创业,风险就得自担。所以我们不会轻易把辛苦钱拿来瞎折腾!”唐伟峻表示,为了充分了解中国野猪养殖的现状和市场空间,他还远赴福建、辽宁、河南等野猪养殖普遍的城市,学习其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做了详细的利润分析:“就算20元/公斤,每头也有800多元的利润,而这个价格已经和家猪差不多了。”
唐介绍说,除了成本控制,他们还做了项目的短期及长期目标,包括养殖场地扩建、商标注册、猪肉深加工、市场开拓、疫情防治等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时间规划及融资渠道。养殖场将建成扩宽养殖品种,进行野鸡、野鸭、野兔、梅花鹿等珍奇野生物种的养殖;有效利用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而再生的有机肥进行大棚蔬菜种植;逐渐发展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力争规划建成野生动物养殖场、农业大观园、农庄文化区、绿色蔬菜采撷区、生态酒楼、农家休闲房等旅游景点,把养殖场建成一个立体种养、综合加工、循环利用、全面增值的生态农场,形成聚农业风情、种养殖文化、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生态农业观光园。
■专家建言
他们的“舍得”值得借鉴
对此,本报创业引路专家顾问团成员、重庆社科院企业研究所所长王秀模认为,这对年轻人的野猪养殖项目是看好了未来的居民消费趋势。唐伟峻选择这个项目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创业后不乏眼光卓越者。而他们为了这个项目而放弃优越的城市白领生活的行为,科学权衡“舍”和“得”的关系也值得其他创业者借鉴。王所长建议其他的青年创业者在选择项目时,一定要做充分的市场调研、风险评估及规避方法、规范的创业计划等准备,将风险降至最低,同时还要具备风险承受能力及面对困难挫折的心理考验,坚持走下去才能做大做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