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农村投入养殖业的农户越来越多,相应对兽医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掌握基层兽医发展现状,了解兽医行业服务情况,2008年7月,随着扬州大学兽医学院赴各地实践小分队的顺利收队,一批批调研问卷也被带了回来,为这项调查研究带回了第一手资料。此次调研涉及江苏各地区,包括南京、徐州、盐城等市下属县乡。
“不是我们不敬业,实在是力不从心啊……”江苏省建湖县颜单镇某兽医站的工作人员显得有些无奈。如今养殖户越来越多了,兽医队伍却没扩充多少,人员编制严重不足,一个兽医站常常只有一两个兽医,工作量越来越大,平均兽医覆盖率在282户/人,最多的一位兽医得兼顾500多养殖户,因此常常不能给予及时的治疗,服务质量下降也是不可避免的。另外,队伍老龄化使得基层兽医编制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摆在基层兽医队伍面前的另一大难题是工作人员平均水平不高。调查显示,基层兽医中达到本科学历的工作人员仅占总体的29.41%,其余的全部在本科以下,部分人员甚至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专业训练,缺乏免疫预防和处理畜禽传染病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这使得群众对基层兽医的信任感大打折扣。
工作人员数量与质量上不去是导致基层兽医队伍服务质量受限制的两大直接因素。这使得凭经验自己买药医治患病动物的养殖户高达34.73%,更有许多养殖户习惯于滥用抗生素类药物混饲给食,而他们本身又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常导致疫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以及药物残留和畜禽产品质量下降,直接影响农民的经济利益。
为了缓解这一现状,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每年暑期都会派一支由专家教授带队的党员博士团下乡服务,不仅上门义诊、结对帮助,还举办讲座、赠送资料,在给当地兽医师“充电”的同时,也给养殖户们普及一些畜禽疾病防治知识。
“但这不是长久之计。基层兽医队伍要想得到发展,补充‘新血’是重要的一环。”这是随队专家焦库华教授为此提出的建议。合理应用青霉素类兽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