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CPI涨幅连续5个月回落,但大多数市民“感觉不明显”
[数据]
CPI涨幅连续5个月回落
昨日,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发布的抽样调查表明,8月份,江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04.6,即物价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4.6%,与7月份的6.0%相比,回落1.4个百分点,这是今年自4月份以来,连续第5个月回落,也是回落幅度最大的一次——与7月相比,8月江苏物价总水平只上升0.1%。记者昨从南京有关部门也了解到,8月南京市的CPI为105.3,这意味着南京的物价总水平同比涨幅为5.3%,尽管这个数字比全省的要高,但它已是今年以来头一次回落到6%以下。有关部门还预测,今年后4个月全省以及南京的CPI指数会继续回落。
分析显示,涨幅大幅回落,主要还得归功于食品价格涨幅的回落。天天去菜场买菜的市民会发现,8月份粮油肉鱼价格较之前有所下跌。跌得最厉害的是食用油,各大品种食用油在8月中下旬经历了今年来的首次“大跳水”,市场散装油和超市桶装油价直接跌回年初水平,多数品种5升桶装油跌幅3-5元。猪肉与年初比也便宜了不少,就是与去年同期比,涨幅也由7月份的25.6%降至8月的14.9%,回落了10.7个百分点。
有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上个月的CPI降得厉害,除了得益于食品放慢涨价步伐这个原因,去年8月份的基数较大亦是重要原因。这位负责人还预测,随着秋季的来临,市场上水果供应增加、蔬菜大量上市,食品类商品价格还将有所下降,后4个月的CPI指数理应继续保持稳中回落的态势。于英杰 石小磊
[感受]
肉价降了,肉包价格没降
CPI跌跌跌,对老百姓来说意味着什么?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尽管CPI涨幅降低了,一部分“菜篮子”品种的价格比前几个月跌了,但只要CPI还是正数,物价的总水平就还在上涨,在工资没涨、奖金也没调的情况下,老百姓手头的钱还是在缩水。记者昨日随机采访的十几位南京市民,多数认为自己“钱不够花”。
食用油、猪肉等CPI统计品种的确降了价,可是并没有让其加工品也跟着降下来。事实上,在老百姓的消费中占据很大部分的正是“菜篮子”以外的商品。食品方面,尽管四个月以来猪肉价格一跌再跌,去年以来一涨再涨的金陵大肉包自从飙到了2.5元一个之后就没降下来过,而且现在还要外加1毛钱的塑料袋钱。许多面馆、小吃店、大饭店的菜价也没有因为部分原材料的降价而降下来,甚至一些大学、中学的校内食堂这个学期开学之后还涨了1元钱左右。一位高中生的家长就向记者诉苦:这个学期每个月给孩子的饭钱从100元增加到了140元。不过,食堂和餐馆也有苦衷,华侨路一家小吃店的老板娘就告诉记者,总体价格水平都在涨,过去七八百元就能雇个店员,现在没有一千元人家都不愿意干,一碗面条涨1元钱还达不到过去的利润水平。工业品方面就更不用说了,光衣着类就涨了8.4%,在商场里200元以下的皮鞋已经很难找到了。
CPI“跌”不等于物价跌
相关部门专家解释,CPI“跌”不等于物价就跌。CPI“跌”是指涨幅在跌,只要CPI涨幅还是个正数,那么物价水平就还是在涨。事实上今年1-8月南京CPI平均涨了7.5%。另一方面CPI统计的品种并不包括居民消费的所有品种,接下来几个月南京的CPI涨幅预计还会跌,但是老百姓的感觉却未必会如此。
记者发现,对于CPI的预期走低,老百姓反倒多了一份担心。由于物价上涨,但居民的收入却没有明显增长,很多工薪阶层都觉得手头变紧了。由于此前一些政府调价计划因为CPI的高位运行一拖再拖,搁置着没出台,不少市民担心CPI涨幅降了,诸如水价等政府定价项目会不会立即就出来,那样原本就在无形中缩水的“钱包”会进一步缩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