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肇源县三站镇万头猪厂正在进行二期扩建工程,厂长马军在施工现场介绍说:“如今养猪是热门,趁着生猪市场行情看好,我们要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好好地干一番。”据了解,马军的万头猪厂是集生产、销售、饲料加工、回收于一体的综合养殖场,去年出栏生猪8000多头,今年扩建后可出栏生猪12000头,利润可达500万元。
肇源县农民素有养猪的习惯,大多数农户把它当做种地之外的第二营生,老百姓房前屋后被一座座小猪圈占领。前两年,受市场冲击养猪一时间成了赔本买卖,农民纷纷出售饲养的生猪,这个县一方面充分发挥大养殖场、加工厂的市场调节作用,加大生猪的收购和加工力度;另一方面积极宣传,引导农民走“小规模、大群体、滚动发展”的养殖路子,保存养殖实力,这些措施为猪产业快速崛起奠定了基础。目前,全县社会化养猪面达到40%以上,生猪存栏21.1万头,增长13.7%,可繁母猪3.3万头,增长44.1%。
这个县通过建小区、抓专业村屯推动养猪业规模发展。三站镇个体养猪户比较多,以前,养猪户小打小闹满足于养十头八头对付点零花钱,按照规模发展的思路,三站镇宏大村规划了养猪专业村,给足政策、精心服务,转变养殖户的“小农意识”。目前,这个村猪存栏2000多头,户均4头猪,养猪收入300多万元,仅此一项人均收入达到1500多元。如果说养猪村屯是农户自发形成的原始养殖模式的话,那么规划养殖小区,使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引进优良的养殖品种,形成较大的养殖规模则是县委、县政府科学引导养猪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他们通过给政策、培养典型让全县的养猪业由粗放走向集约、由分散走向联合,应对市场冲击的能力得以加强。为了解决当前养殖业普遍存在的场地紧缺问题,大兴乡村两级采取出台优惠政策,帮助规划建场,免费提供场地的方式,引进了规模大。标准高的亚东养猪厂,总投资270万元,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现已从北京引进杜洛克等优质母猪182头,公猪7头,已产仔猪230头,预计全年可产仔猪3200头,出栏商品猪3000头,年实现经济效益500万元。
“春天一口猪,过年一道菜”,土法养猪的效益农民不买账。为了使养猪产业链条更加粗壮,这个县从养猪原料入手,大力发展饲料玉米,猪吃了蹭蹭添膘,农民用自产的玉米养猪不仅实现了过腹增值,还解决了粮食卖难问题。福兴乡通过养猪去年一年转化玉米2000多万公斤,农民增收380万元,“种玉米、卖猪肉”成了福兴老百姓的来钱道。此外这个县还引进了生猪加工企业保证生猪销售渠道的宽广和畅通。肇源皮革工业园区引进的远兴皮革加工300张/年猪皮加工项目,提高了猪产业的养殖利润。目前,在肇源猪皮从人们的“盘中餐”变成企业手中的“软黄金”,猪产业走上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