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金秋,八方报捷。靖边农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洋溢着增收的喜悦。随着大田蔬菜下市,东坑镇万亩温棚菜彰显珍贵,张奋革的2亩黄瓜1公斤批价2元,1亩能收1万元;黄蒿界乡农民大发“种羊财”,平均每只良种羊卖价2000元以上,超出一只普通肉羊的三倍多;高海则1140亩布尔班克商品薯亩产达5037公斤,创造了目前全国大面积高产纪录,高价卖给了麦当劳、肯德基的薯条、薯片供料商——美国辛普劳公司。
2006年,靖边县用科学发展观审理出农民增收新思路,认准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的无污染土壤和光热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的爽燥气候条件,将菜、畜、薯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来抓。在县财政的阳光强力投照在农村这块土地上后,现代特色农业从星星之火迅速呈现燎原之势。今年全县设施蔬菜种植面积1万亩,带动发展了10万亩大田蔬菜;在标准化养殖理念的驱动下,全县羊子饲养量达134万只,生猪饲养量突破35万头;在绿色品牌的带领下,该县种薯、商品薯、专用薯三薯并驾齐驱,建成了40万亩的脱毒马铃薯生产基地。按照农业生产科技化、农业营销工业化、农业产品品牌化的思路,靖边县发展农业的所有措施都瞄准了现代农业这个目标。
农业要现代,水利是关键。处在干旱、半干旱地带的靖边县几乎年年春夏大旱,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软肋。县委、县政府向白于山区梁峁之间淤积的万顷平坦涧地发出了“板块开发”强音,决定采取“群众打井、政府配套”的办法,用5年左右时间完成全县20万亩涧地开发任务,实现人均1亩高标准水浇地目标。今年作为大规模实施的第一年,县财政拿出了1400万元,争取省、市项目资金400万元,动员群众自筹资金535万元,在13个乡镇打深井117眼,用喷灌、滴灌等现代农业灌溉技术开发2.09万亩涧地。靖边的“涧地板块开发”战略很快赢得了省上有关部门的关注,省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已经决定,把靖边列入了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县,从2009年至2011年的3年建设期限中,省上将加大对靖边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入。
设施农业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为主要特征的集约高效型产业,如何让囊中羞涩的农民跨越现代设施农业高投入的“门槛”?靖边县财政成为农民的坚强后盾。在蔬菜产业上,县政府从县本级财政中每年拿出近1000万元作为补贴,扶持温棚发展。对新建标准化日光温室每座平均补贴2万元,拱棚每亩补贴1000元,大田小拱棚每亩补贴100元,大田标准化蔬菜示范田每亩补贴50元。并鼓励农民、企业建设蔬菜制冷库、脱水厂,县政府根据建设规模采取财政补助贴息贷款的方法予以扶持,信用联社等金融部门也给予大力支持,蔬菜产业发展乡镇聘用的专业技术人员,县财政每人每年给补贴工资4万元。在畜产业方面,县上持之以恒地实施优良畜种引进、繁育,从2004年起县财政已累计投入2000万元改种资金,畜种革命让靖边县逐步成为周边地区的良种基地。他们还狠抓“安居工程”提高现代养殖标准,对养殖户每建一个标准化温棚猪舍和标准化羊圈,政府给资助2000元,今年仅圈舍补贴资金就达200多万元。为促进良种薯发展,该县不断推广种植面积,今年补贴农民建立了三块种薯繁育基地和三块马铃薯标准化示范田,总面积达2万多亩。
政府倾力支持,农民干劲倍增。眼下,温棚、拱棚成为靖边农村最流行、最靓丽、最抢眼的一道风景,棚里培育出的一个个硕大而美丽的“绿色蔬菜”让每个来靖边观光、收购的客商爱不释手,赞不绝口。仅一年时间,东坑镇“万亩万元”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已引进推广目前国内最先进的钢架式拱棚6200亩、冬暖式温棚500亩。在东坑镇的有力带动下,今年全县设施农业已发展到1万亩,其中日光温室4000亩,拱棚6000亩。在技术员的指导下,靖边农民在蔬菜品种种植上采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转”的“捉迷藏”战术,通过调控种植时间,在蔬菜断档期上市,形成了早春菜、夏秋菜、秋冬菜四季衔接的蔬菜供应,走出过去“人赚我种、我种就赔”的恶性循环圈。
设施蔬菜高调发展,舍饲养羊、温棚养猪也强力推进,给蔬菜提供有机肥,形成良性循环。今年7月23日,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及10多所科研院所的450多名专家学者汇聚靖边,参观了该县高标准、规模化、专业化的养羊业后,将“靖边羊”作为样板进行养羊学术交流、品论发展羊产业。当地干部群众在会上“洗脑”,会后观念一变放手大干,目前全县舍饲养羊30只以上的规模户有1.2万户,21个村的羊子饲养量逾万只,大户养羊量占全县羊子总量的一半,高品质羊子稳定在100万只左右。今夏,海则滩乡农民刘志高投资创办的富海万头温棚养猪场动工,计划每年引进优质二元母猪500头,带动这个陕北优质无公害生猪大乡在今年实现饲养生猪5万头、出栏3.7万头的目标,全乡计划到2010年饲养生猪10万头,“养产值”达到1.2亿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5%以上。靖边县目前养猪30头以上的规模户有3000户,年出栏生猪18.3万头,出栏千头以上的村子有30个。
打造品牌,俏销四方。靖边农业部门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品牌认证和创建工作,走品牌化农业发展之路。全县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5万亩、无公害马铃薯生产基地5万亩、无公害小杂粮生产基地3万亩。靖边马铃薯目前正在通过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席麻湾马铃薯已被认证为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并注册为“统万牌”商标。同时鼓励发展不同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中介组织,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民意愿,把分散的专业户、专业村,组织起来进行专业化生产,带领和有序组织农民闯市场,以品牌吸引消费,以名牌抢占市场。靖边葫芦、红萝卜、西红柿等大漠蔬菜行情一路看涨,还成为出口创汇产品,7月24日,一辆满载“艳阳红”萝卜的大货车就从东坑镇出发,运抵广西后转口越南,成为我省走出国门的第一车红萝卜。“陕北白绒山羊繁育基地”黄蒿界乡的种羊成为陕北农民的抢手获,临近县区的农民纷纷来这里引种调羊。靖边脱毒马铃薯已走出陕北,打入全国市场,远销西安、银川、呼和浩特、北京、上海、广州等10多个城市。
设施农业带给靖边农民收入呈“井喷”之势,去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在主导产业的牵引下较上年猛增985元,达到3007元,成为该县历史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最大的一年。今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预期可达3760元,高速增长25%。县委、县政府的雄心远未止步,提出了发展设施农业的“135计划”,即围绕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基地这一目标,狠抓“菜、畜、薯”三大基础产业,用5年时间把靖边建成“陕西一流、全国知名”的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在全国形成“东有寿光、西有靖边”的蔬菜产业发展格局。到2010年,全县北部7个乡镇、1个农场的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中部10个乡镇的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南部5个乡镇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保证达到6000元,力争达到7000元,使农民增收走在全省前列。(舒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