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甩尾巴,扇扇耳朵,经过10多公里的旅行,一群生猪欢快地进入位于椒江三甲的生猪养殖小区。面对陌生的环境,猪们东瞅瞅,西瞧瞧,很快就适应了。
昨天,椒江首批76头生猪住进了“公寓”。椒江区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说,政府投入1000多万元建造现代化的养殖小区,在全省也没有先例。
记者通过小区的边门,进入装有紫外线照射的消毒室。穿上白大褂,套上鞋套后,才被允许进入。
白墙红瓦,铁艺路灯。平整的水泥路,天然的绿化。映入眼帘的,让人不敢相信这是猪住的地方。大门左边,是20幢整齐划一的猪舍,也就是圈养区。右边,是生活区、饲料加工区、仓库区和泔水消毒处理区,总占地面积89亩。
进入三幢猪舍,就是首批入住的生猪的家。猪的主人叫魏启兴。在漂亮的猪圈前,他熟练地拧开水龙头,为刚刚到达的生猪冲凉。昨天天气有点热,猪们进来后还在喘气。
这批生猪原先的家,在椒江塘岸小区旁的一片荒地里。住的地方,是主人用旧帆布搭的简易棚,猪粪就堆在猪圈旁,四周有许多垃圾。离猪圈二三十米,就是一条小河。
早上起程前,防疫部门的工作人员对它们进行了检疫和消毒。进入公寓前,再一次进行消毒。
“与原先的环境根本没法比。”魏启兴擦了把脸,说,“我把整幢猪舍都包下来了。一个猪仓可以养10头,整幢猪舍就可以养280头。”
魏启兴养了7年的猪。此前,他每年养猪的数量在130头至140头之间。
“月底前,禁养区内的生猪都将陆续搬迁到这里。”椒江区畜牧兽医局局长毛国平说,禁养区内需搬迁的生猪约5000头,涉及白云、海门、葭沚3个街道。区里为鼓励养殖户尽早搬迁,给每头猪补贴40元,如果在本月20日前搬迁的,每头猪再奖励30元。
说起建造这个养殖小区的初衷,毛国平说,这是按照水环境整治要求进行的。生猪搬迁后,禁养区内养殖场的排泄物就可得到彻底的整治。
小区北边,工人们正在建造沼气池,这个沼气池将在2个月后投入使用。“届时,猪的尿液通过管道流到这里后,就能够产生沼气。它可以用来烧饭,还可以给猪仔保温。”椒江区农林局局长章进祥说,猪粪通过另外一个专用管道出来,人工运到堆粪场,经发酵成为有机肥后,出售给当地农户。“在这个现代化的生态养殖场里,循环经济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进入小区的生猪,现在由椒江区生猪养殖小区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实行统一种猪引进、统一防疫管理、统一消毒处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污染治理、统一品牌销售等。按照毛国平他们的设想,今后让养殖户们成立合作社,以合作社自我管理为主,公司监督管理为辅。
文章编辑:luolita 文章来源:中国台州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