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某养殖场 场长王颜群:快,在那儿呢,快捉呀。
记者:还是让它给跑了,王总,我看您养的鸡也特难捉了,您说这特殊工具吧,都派不上用场了。
王颜群:我们这儿的鸡都跑的特别快,甭说你了,连老鹰都捉不着 记者:您不会开玩笑,您这儿鸡成飞机了? 王颜群:我们因为散养,从小它满地跑,所以它比人跑得快。 记者:难怪我捉了这么半天,连一只鸡都没捉到呢。
记者:那这一大片都用来养鸡呀? 王颜群:是啊。
记者:那得养多少只? 王颜群:大概一万只左右吧。
记者:咱这个鸡主要是什么品种? 王颜群:咱们这儿以三黄鸡为主。
记者:三黄鸡,我听说三黄鸡一般在南方一代养的比较多,没想到在北京的郊区也开始大批量散养了。
哎,这个雨浓就有所不知了,由于三黄鸡有肉质嫩滑,皮脆骨软,味道鲜美等特点,所以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正是看到了三黄鸡的广阔市场,所以北京的一些养殖户从广东等省引进了三黄鸡进行山坡散养。
记者:这三黄鸡都在南方养的多,在咱们北方都能养这种鸡吗?
王颜群:能。
记者:气侯能适应吗?
王颜群:没有问题,从小孵出来就是这个环境,长大了慢慢慢慢就适应了。
记者:那也效益一年也能不少吧?
王颜群:六七十万元吧。 记者:一只鸡平均也不少赚吧?
王颜群:20元/只应该没问题。
记者:也贵了,有人买吗? 王颜群:我们都定出去了。
这三黄鸡的做法有很多,什么白斩的、手撕的,虽说风味各不相同却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扩大了三黄鸡的消费空间。
记者:要说这三黄鸡我平时吃得还真是不多,关键是我不会做。这不会做咱只能买了,大姐给我来一只鸡。
店主:26元一只。
记者:这么贵呀?
店主:我们这儿是茶香鸡。 记者:茶香鸡不是也用三黄鸡做的吗?那也不能卖这么贵呀。
消费者1:我觉得还可以。一只能吃两顿,比较划算。
消费者2:风味比较好。
消费者3:肉很嫩,特别是这茶香味很浓。特别是适合做下酒菜。
要说这茶香鸡”的问世民间还有一段轶闻。传说明万历年间,一宦官前往武当山修葺庙宇,一次进食时不慎将鸡块滑入茶杯中,道主曰:“此乃大吉之兆也。鸡、吉详的吉同音,茶乃真武大帝恩赐玉种。宦官闻此言,随将茶中鸡块取而食之,不觉清香入腑,遂大赏道主,并订此菜为“茶香鸡”。这传说归传说,要想把茶香鸡作成肉质酥嫩、清香爽口、油而不腻那还真要费一番工夫。
记者:师傅,这些鸡都是三黄鸡吗?
北京某餐饮公司王佟浩:对。
记者:咱们做茶香鸡为什么选择三黄鸡呀? 王佟浩:因为三黄鸡肉质丰满,特别有嚼劲。
记者:难怪,炸出来的鸡又脆又香能没有有嚼劲吗?
王佟浩:不,咱这鸡不是炸出来的。
记者:那怎么做?
王佟浩:先腌、再煮、再熏。
记者:是在这个汤里边腌吗?
王佟浩:对。
记者:这汤里都有什么呀?
王佟浩:各种香料,盐、味精等。
记者:要腌多长时间? 王佟浩:腌8到12个小时。
记者:8到12个小时,那我也等不及呀。
王佟浩:你看,咱这儿有腌好的。
记者:您看这腌好的鸡,颜色就跟这不一样了,它微微有点儿泛黄,真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那现在是不是就可以把这个鸡放到茶水里面煮了?
王佟浩:你也太有才了,把这鸡放到这汤里面煮。
记者: 在汤里面煮,离这么远,我就闻到了好香呀,汤料里面有什么呀?
王佟浩:这汤料里面主要有我们研制出来的一种调料。
记者:这个鸡要煮多长时间?
王佟浩:煮40到45分钟。
记者:不过,它没放茶叶也没有茶香味呀。
王佟浩:你看这儿。
记者:这是什么呀?您把茶叶藏到这里边来了?
王佟浩:因为咱这个茶叶需要加工一下。
记者:这慢慢的茶水味就飘出来了,这茶本来就是炒过的,咱们为什么还要炒啊。
王佟浩:炒一遍主要是让茶本身的味道更浓一些。
记者:炒到微微泛黄的时候,熟了就可以熏这个鸡了是吗
王佟浩:不,还得加白糖和水。让水主要是让它出那种茶香味道,加白糖主要让它上色。
记者:经过这么多步骤,终于可以熏鸡了。放到这里面是吗师傅?这温度好高啊。
记者:这要熏多长时间?
王佟浩:熏15分钟到20分钟就行了。
记者:你看看开始冒烟了,这个茶是吧,是要用这个烟熏这个鸡是吗
王佟浩:对。
记者:一个锅一次能熏多少只鸡?
王佟浩:能熏30多只。
记者:那得用不少茶叶吧。
王佟浩:不过50克
茶叶的口味不同,做出来的茶香鸡的风味也各不相同。色泽金黄、茶味浓郁、清新沁脾的各种茶香鸡,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消费者1:我喜欢乌龙茶味的,特别香。
消费者2:我喜欢龙井茶味的,特别好吃 。
消费者3:鸡肉跟茶叶放在一起,吃起来感觉清香爽口,不那么油腻。
北京某饭店 经理王辉:现在效益还不错,主要以茶香鸡为主打产品,每天可以卖七八十只鸡,除去鸡和茶叶的成本,每只鸡的利润有十块钱左右,每天可以赚八九百块钱。 记者:听说过一举三得吗?
画外音:不对是一举两得吗?
记者:这个你就不懂了吧,这茶叶和鸡结合在一起,那就是一举三得。
画外音:那三得呀?
记者:一是扩大了三黄鸡和茶叶的消费市场;二是经营的商家赚到了钱。
画外音:那三呢?
记者:消费者饱了口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