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半年多,肉价跌去40%
“瘦肉?早卖光了,排骨?只剩几根了!”昨天中午记者在瑞金路农贸市场“赶集”,发现猪肉已经快卖光了。一名摊主告诉记者,因为猪肉“掉价”了,买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每天比过去要多卖二三十斤。
市物价局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一年猪肉价格涨势汹汹,南京市场猪肉价格一直处于高位。今年一二月份,由于受暴风雪和春节等因素影响,市场猪肉价格继续大幅攀升,环比分别上涨了7.4%和10.5%。不过,从3月份起,市场供应形势逐步好转,猪肉市场零售价逐步回落,据监测,10月27日,去骨猪腿肉已经回落至11元/斤,相当于去年9月份的价格水平。
商务部监测数据显示,全国猪肉价格从去年的5月份起一路上涨,在今年2月份的时候,达到近几年的最高点,每斤13元左右,此后开始持续回落,进入10月猪肉价格开始加速跳水,现在已经降到每斤8元左右,降幅接近40%。
“撑不住了,110头母猪要全部淘汰!”
溧水县永阳镇“猪老板”王柏根最近心情跌到了冰点。
“上半年只赚10万元,下半年要亏20万元!”王柏根说,现在他办的猪场存栏近500头猪,其中母猪110头。今年春天,养一头猪可赚500元,现在却要亏200元。现在每天一看到这些猪,他就感到不解:养猪的行情,怎么说变就变?
王柏根是2005年开始进入养猪业的,不久就赶上了2006年下半年国内生猪市场的涨价周期,尝到了甜头。今年2月,生猪出栏价格最高曾卖到过将近10元一斤,但今年下半年以来,猪价连番跳水,现在只能卖到5.6元一斤,掉价近半。
“我现在已经撑不下去了,准备把母猪全部淘汰!”王柏根说,周围几家养殖场和他一样,都在谋划淘汰母猪、减少存栏,争取熬过这个提前到来的“冬天”。
南京外洲家畜养殖场养殖大户邹艳的日子也不好过。养殖场有6000头猪,虽说没有像小户亏损那么严重,但现在出栏一头100公斤的猪,最多赚100多元。邹艳表示,现在是一种薄利状态,如果管理不好,就很可能亏本,“如果猪价持续下跌的话,估计很多养殖场都会撑不下去了。”
一边是猪价大降,一边却是饲料猛涨。统计数据显示,养猪主要饲料豆粕与玉米的价格在上半年出现大涨,豆粕由每吨2600—2700元升至5800—6000元以上,玉米从每吨1300元升至1800多元,升幅之大,令人咂舌。而在养猪生产中,饲料的费用占到了总费用约70%。此前历次猪市涨跌,均未呈现这种猪价大跌、成本激增的现象。
专家:行业再洗牌有积极意义“生猪市场具有典型的价格涨跌周期,其风险显而易见。”市农林局畜牧兽医处处长谷成标分析,目前肉价和猪价下跌,未必标志着次轮涨跌周期已经开始,因为近期生猪供应量大增可能由主产区恐慌性抛售导致,按照惯例,春节前后由于猪肉需求量大增,那时的价格才具有标志性意义。
南京市场年消费的生猪数量约在300万头。限于养殖规模,本地猪场每年只能供应60万头,还不到20%。谷成标认为,这一阶段猪价滑下来,对不同养殖场意味着不同后果:大型养殖场由于具有资金和规模的优势,更能扛得过价格波谷期,在波峰段获取较好收益,而小养殖场、散户则可能挺不过去,因为市场竞争的法则一直是“优胜劣汰”。
“这次猪肉价格波动与以往的价格波动不太一样,目前,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政策调整的背景下,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整个国际大市场,大环境影响小环境,生猪出口等也受到影响。”市社科院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唐启国表示,此轮猪价波动对促使生猪养殖户在竞争中改进技术、降低成本,提高养猪产业的水平和竞争力具有积极意义。
唐启国认为,目前,由于市场和政策机制的作用,产业格局正面临调整和变化,不少散户和小规模养殖户正逐渐退出这个行业,由此给产业化发展释放出大量的市场空间,这正是发展规模化、产业化养猪的有利时机。养猪行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是生猪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选择。只有生猪产业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实现疫病防控、产品销售、质量控制等的专业化和标准化,从而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保证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