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盐津县普洱镇正沟村,由该县下岗工人谭世勋等3人合伙投资53万元创办的盐津众泰畜牧养殖有限公司,建设了标准化猪舍2700平方米,今年2月开始投产饲养肥猪300头和Ly二元母猪196头,年可产DLY三元杂交仔猪4000头;由县农业局职工欧国彬投资42万元创办的柿子乡三河村三股水养猪场,建设了标准化猪舍1300平方米,从去年3月开始投产饲养肥猪560头,去年已出栏肥猪508头,今年1月至今已出栏肥猪210头,共获纯收入21万元 …… 像这样成规模的标准化养猪场在盐津县有67户,有的既养母猪,又养肥猪,农户总投资2180万元,新建猪厩5.18万㎡,其中肥猪标准化养殖场23个,饲养200-299头的2户,300-499头的19户,500头以上的有2户,饲养50头母猪以上的14户,50头以下的有30户,有母猪存栏2486头,年提供优质仔猪5万余只。
近两年来,一座座标准化的养猪场和一大批养猪大户如雨后春笋般在盐津农村不断涌现,促进了全县生猪产业的第二次飞跃。2004年和2005年,由于生猪市场疲软,价格下跌,挫伤了农民的养猪积极性,农民把大量母猪阉割,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猪产业的发展。2006年以后,生猪市场价格开始回升,如何瞄准市场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生猪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盐津县因势利导,用好用活一系列发展畜牧业的惠农政策,充分挖掘资源优势,狠抓生猪标准化养殖,建立规模化养殖示范样板,通过扶持生猪养殖龙头企业、引进外商外资、鼓励干部职工出资、组建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形式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养猪场,形成公司连基地、基地连农户和大户带农户的生猪养殖规模。
在生猪产业发展中,盐津县紧紧抓住国家推行能繁母猪补贴、能繁母猪保险、扶持生猪规模养殖等惠农政策机遇,按照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的要求,大力宣传、发动、鼓励养猪户发展生猪产业。同时,该县农业局还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专业合作社、养猪场、公司帮助规划、设计、引种及技术指导等全方位服务,解除养猪户的后顾之忧。在实施能繁母猪保险工作中,县农业局与保险公司达成共识,把防疫纳入《盐津县能繁母猪保险实施细则》,要求“同一养殖场或农户涉及参保的能繁母猪以外的仔猪、生猪和公猪必须主动申请免疫接种,并佩上合法的免疫标识,领取《昭通市动物免疫户口册》,注明防疫疫苗种类、防疫日期和防疫员签名,否则不予承保或兑现保险赔款,同时不享受母猪补贴”。县畜牧站专门建立了投保能繁母猪《免疫档案》、《登记档案》、《死亡注销档案》,制定了《能繁母猪死亡鉴定报告》、《投保能繁母猪死亡鉴定技术手册》,投保的能繁母猪死亡理赔时要求提供《免疫证》或《免疫户口册》、相片、耳标。
突出生猪产业的规模效益,组建专业合作社,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走“产、供、销”一体化道路,实行“六统一、一规范”,即统一提供仔猪,养殖户饲养的母猪由养猪专业合作社猪场统一提供,采取“借母还子”和实行“七抽一”、“八抽二”的方式运作,解决了少数社员购买母猪缺乏资金的难题,提高了商品仔猪品质,减少了疫病传播;统一提供饲料、技术培训、消毒防疫、组织销售、参加保险和规范引种。
针对迅速发展起来的生猪规模化养殖,县畜牧站将各项任务指标按职称高低分解细化到人,按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分别负责7户、5户、4户的规定,对负责的养猪场、专业合作社的组建、规划、猪舍修建、品种选择、免疫接种、饲养管理、综合防治、技术培训、生产销售及档案建立等方面进行全程服务。将全县86名村兽医人员进行三次全面系统的培训,开办养猪能手培训班8期1075人次、养猪大户培训班3期168人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规模养殖场举办现场培训班4期259人次,发放技术资料4000册和影像资料100套。同时,县农业局还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外地学习培训,并购买了笔记本电脑,配备了自动诊断软件,深入到各养猪场巡回出诊212次,检查、诊治、检测生猪11448头次,现场培训养殖人员、基层兽医人员92人次。农业局出资5万元为养殖场购买免疫程序所用疫苗,由县畜牧站组织统一供给,专业技术人员到场指导抽血化验,开展抗体监测,使仔猪成活率由过去不到80%提高到95%以上,死亡率明显下降。
到目前为止,全县已注册养猪专业合作社16个,参加合作社社员663户,饲养母猪5900头、商品肥猪6800头,全县养猪大户投入猪舍建设等固定资产985万元,其中国家公职人员集资353万元,吸纳社会资金332万元,申请贷款200万元。全县2007年比2006年出栏生猪增加2.5万头,今年一季度出栏7.8万头,比去年同期增0.8万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