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塘湖在湖北省鄂州市杨叶镇杨叶村,面积300多亩。与其说它是湖,不如说是个池塘。据老人们讲,这里原本是一大片湖,但岁月蒸发去了湖中的大部分水面,使其萎缩成了现在的池塘。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同别的地方的农民一样,春种秋收,过着简单而朴素的生活。
时间进入21世纪,不起眼的陈塘湖逐渐热闹起来。当地媒体纷纷对其生猪养殖业进行了综合报道,使陈塘湖在养殖行业内名气越来越大。
2002年,陈塘湖人李细洪一改匍匐耕耘的祖制,在陈塘湖旁搭起了猪棚,开始了他的养猪生涯。由于当初没有经验,饲养方式十分落后,经常丢猪,三四年下来,养猪不仅没有赚钱,反而赔了3万多元。面对一次次失败,他犹豫、彷徨,对养猪几乎失去了信心。
前两年,他家的猪发了一场大病,猪大面积拉稀、咳嗽、呼吸困难,原本欢蹦乱跳的猪崽开始死亡。眼看一年的辛劳又要付之东流,他心急如焚,不知所措…… 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鄂州市畜牧兽医局技术人员来到他家,帮他诊断猪病,调整治疗方案和指导用药。通过紧急综合治疗,他家猪的疫情得到控制,生产逐步恢复正常,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灾。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猪场的问题,技术人员建议他对猪场进行改造,并将猪场的改造方案和《规模化猪场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核心技术手册》等技术资料送给他,辅导他学习养猪技术。 在技术人员的帮助下,他对原先的猪棚进行改造,修建了两口沼气池,添置了饲料加工机械,制定了严格的防疫消毒制度,并将猪场养殖同鱼类养殖配套起来,形成“猪—沼—鱼”模式。改造后的猪场面貌焕然一新,养殖水平也上了一个新台阶。生猪死亡率由原来的30%下降到3%,料肉比由3.8∶1下降到2.9∶1,不仅养猪的效益翻了番,母猪群由原来的20头扩大到50头,而且养鱼的收益也增加了两成。 科学养殖使李细洪尝到了甜头,也增强了他发展大型规模化养猪场的决心。2008年,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指导老师的鼓励和扶持下,李细洪多方筹资近200万元,扩大生产规模,建立了陈塘湖养猪场。根据指导老师提出的“高起点、快节奏、大规模”建设猪场的思路,他在对原有猪舍进行改造的同时,兴建了6栋标准化的种猪舍,引进良种母猪200多头,养猪设备200套,全部采用工厂化养猪的生产工艺组织生产。改造后的猪场建筑面积达到600平方米,母猪存栏350头,已是一个年可出栏优质三元猪6000头,利润150万元以上的养猪企业。 通过几年的磨练,李细洪逐渐成熟了,眼界也开阔了,他不仅掌握了现代化养猪技术,而且摸索出了管理、服务、市场开拓的新路子。现在,他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带动周边养猪户致富。 为了方便周边养猪户配种难问题,减少疫病传播,他出资5万余元,引进精品良种公猪,建起一个生猪人工授精站,既解决了自己场内生产的需要,又为周边村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一年来,他向杨叶、燕矶、沙窝等周边乡镇200多个生猪养殖户提供精品良种种猪精液1.2万余份,解决了6000头母猪的配种问题。仅公猪成本一项,就为养殖户节省费用120余万元。 在李细洪的带动下,杨叶陈塘湖周边村镇的生猪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猪专业户增加30多个,生产规模达1万余头。而这与他想要达到的带动周边养殖户将生猪生产规模扩展到5万头,逐步使陈塘湖的生猪养殖业向集团化迈进的目标尚有一定距离,仍须不断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