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兴国县长冈乡榔木村,一排排的白色大棚、一个个养殖小区映入眼帘,蔬菜大棚里各种蔬菜长势喜人。说起这些,村民都说要感谢新型农民示范户刘见胜,是他带动全村九成的村民调整了产业,使全村果蔬业规模由过去的20亩发展到现在的400多亩,户均年增收3600余元。目前,该县已培育像刘见胜这样有一技之长的新型农民示范户1800多名,他们在调整产业,发展特色经济中发挥着“领头羊”作用。
兴国县50余万农民中,有一技之长的达1.3万人,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该县把培育造就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作为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全县有一技之长的农民进行摸底调查,对其特长、收入状况等基本情况登记备案,分为“田秀才”、“技术大户”、“农民经纪人”、“网络农民”等类别进行重点培育。同时,该县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协助的方法,在制种、灰鹅、生猪、花卉、蔬菜等特色产业上选定了67个村的1800余名农民作为新型农民示范户培养对象,依托乡镇科技示范基地、种养基地、新农民培训基地等为平台,通过实施绿色证书、科技入户、创业技能、现代远程四大新型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定期组织他们进行学习农业产业实用技术、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等技能,使他们成为一批把握市场行情准、种养殖经验丰富,并引领农民调整结构和推广科技的新型农民示范户。 政府的培育和引导,使一批新型农民示范户脱颖而出,发挥出了巨大的“链条效应”,新型农民示范户已成为带动全县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江背镇江背村新型农民示范户黄敬辉在镇上办起了“兴隆”草席厂,通过“公司+农户”的订单模式,收购全部农户的席草,带动了周围村700多农户种植席草,江背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村,户均增加收入520余元。高兴镇蒙山村村民赖家军通过新农民示范户培训班上学到的技术,在山上种脐橙,果园内养猪,建沼气池,提升了脐橙品质,增加了收入。其“养猪种果,以短养长”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果农接受,在果园养猪的带动下,全村一家一户的养猪逐渐得到恢复发展,如今,该村种植脐橙达1200亩,饲养生猪600余头。在新型农民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下,目前该县有4.7万户农户从事生态种植、养殖等高效农业,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4个。(黄志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