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的傅山作有《帽花厨子传》,记述平定儒生李大垣,喜好“自制肥浓”,“所治烧羊,不用酱,用芍药。道人曾啖,而美之如非羊也。《吕览》本味,灭腥去臊除羶,必以其胜。于今盖有味乎其言。”若此羊肉烹菜之美,山西盖有传统烹艺九法、名特菜肴数十道。
火烤。羊肉菜,烹古名高者,首推烤羊腿,晋北风味,亦用于筵席主菜。烤羊肉在周代时称羊灸,是历代冬令御馔,元代时有整羊席,谓“秀斯”,到明代仍要“十一月……吃炙羊肉、羊肉包、扁食馄饨,以为阳生之义”(《明宫史》)。清代烤羊腿还被视为吉祥食品,源于一段晋商发家的故事。相传乔贵发创业包头,一度亏损回家,留合伙人老秦看守商铺。一年粮丰价落,王公设席宴商。宴中老秦想起久别贵发,怀揣烤羊腿乃返,路过豆田脚下被绊,烤羊腿掉入苗中。老秦拨苗急寻,不见烤羊腿,却发现豆叶生虫,且一路上豆田莫不如此,遂思乔贵发启示于他,借贷购存黄豆大批。当年黄豆果然歉收,价格飞涨,复盛公大赚一笔,乔贵发也回号经营。此后乔、秦二人每逢年节以烤羊腿宴请相与和亲友,渐传为晋商宴席美味。现在太原名店全晋会馆经营的塞北烤羊腿,选蒙古羔羊,以八种香料八种配料之卤水卤制后,文火慢烤而成,肉质嫩滑,香味馥郁,堪称佳品。
煎、炸。佳品中具有塞北风味的还有大同盐煎羊肉和雪花羊肉。盐煎羊肉以煎煮为基本烹饪方法,以取材于有特殊香味的大同道寺窑绵羊为特色,肥嫩香烂,滋味纯正。雪花羊肉,是大同传统清真菜肴,以油炸为基本烹饪方法,具体是将熟羊肉切薄片,夹入枣泥后改刀切块,挂糊油炸至浅黄时捞出,撒上拌好的白糖、熟芝麻、青红丝即可,过去数老店“钰兴源”的最好,趁热吃外脆里嫩,酥润香甜。油炸古代又称“锅烧”,如锅烧羊肉,亦为清真菜品、晋中传统风味之一。其制法是将羊肉下冷水锅、大火氽透、捞出洗净,再入放有调料的清汤中煮六成熟,捞出切片挂糊,入油锅炸透,改刀装盘,上桌时配面酱和葱段,佐以豆面煎饼而食。
碗扣。上述“锅烧”出来的羊肉,在晋南许多地方,改刀后还要码入碗内蒸透,注汤而食,加入了“碗扣”制法,作为民间宴席之美味,又称“酥羊肉”。以“扣”治羊,著名的还有吕梁山一带的龙眼柏籽羊肉。在中阳、兴县等地,当地人饲养一种山羊,以柏籽、柏叶为食,人称“柏籽羊”,以其制成的菜肴,不仅清香味美,而且有调理血气、安神补心之功效,当地人称“土人参”。扣制龙眼柏籽羊肉菜,是将柏籽羊肉切块、渍调料入味,进油锅炸成金红色时捞出,再放入有各种调料的清水锅中烧沸慢炖,至八成熟时盛入碗内,将嵌入莲子的红枣(形似“龙眼”)放在碗内周围,加入原汤笼蒸20分钟后,滗汁扣入盘内,淋芡即成。
爆、拌。柏籽羊肉还可用葱爆技法制成美味。葱爆柏籽羊肉是吕梁当地的一道名肴,味道鲜美,香味独特,常作为老人、产妇的滋补美食。制法是将羊肉切小薄片,用酱油、绍酒拌匀入味,将配料之葱切片、姜切末,然后旺火热油,主配料同时下锅,爆透炒匀,待肉片变色时出锅即成。葱爆成菜特点是不挂糊、不滑油、不勾芡,却鲜嫩清香,关键是在热油爆透上作文章。若以香菜炒羊肉丝,又称“芫爆羊肉丝”,是一道出锅前需要淋醋的山西传统风味菜,芫香浓郁,清淡利口。若以“调拌”制冷菜,大同羊头肉拌粉则是民间筵席的“座盘”下酒菜,深受百姓喜爱。
煨炖。以煨制法可有药膳菜肴“黄芪煨羊肉”。黄芪又称北芪,盛产于雁北恒山一带,益胃固表、利尿消肿,是亦药亦食之上品。此菜制法是将氽透的肥羊肉块,入坛内后注满清水,加放黄芪片及各味调料,大火烧沸,文火煨炖,至汁浓肉烂时再加入藕片稍煨即成,原汁原味,滋补强身。经过煨炖而成之羊肉可制成著名的头脑小吃,是太原人冬令早餐的滋补美味;以其入馅制成的认一力蒸饺,还曾被评为太原十大名吃之一。
熬、涮。熬于此主要为烹羊汤方法,与煨炖有异,要取羊骨之髓。羊成菜之熬与涮,本栏目已在前文《山西羊汤的守与变》、《山西老火锅》中介绍,这儿不再赘述。(来源:太原日报;李星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