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侨报》发表中国时评《硕士卖猪肉又何妨》指出,改革开放30年来,大陆高学历人士是渐渐多了起来,但要说是“人才过剩”尚为时过早。不过,让更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子走进基层,尤其是农村,造福一方,这应是中国未来发展的要求和趋势,也是大陆官方近年来大力倡导的,值得鼓励。
时评原文摘录如下:
眼下正值中国各大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的高峰季节,近日媒体报道的一则新闻却令读者大跌眼镜——广州一家猪肉连锁店开出年薪8万至10万元人民币招聘30名猪肉销售员,结果引来1500多名应届硕士研究生竞聘。50人中挑一人,竞争激烈程度远远超过了他们当年攻读硕士考试。
因为职业定位是卖猪肉,于是民间唏嘘声四起。一家并非暴利行业的食品企业何以能开出如此高薪?这更像一个炒作的噱头。十余年寒窗苦读何以落到卖肉的田地?业内人士看到的则是,全球金融危机态势下,中国的就业确实不容乐观。
事实上,上述担心存在三重认识误区:
其一,这家企业高薪聘请的并非练摊吆喝的等闲卖肉者,而是饱读经济理论、视野开阔、深谙市场规律的连锁企业经营者。硕士们倘能将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操作中,然后帮助企业做大做强,这难道不是“人尽其才、两全其美”的好事吗?
其二,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将人才与学历划等号,其实,学历仅代表个人学习书本和理论知识的多寡,并不能完全代表个人拥有的才能,无论是大学生还是硕士生和博士生,其个人才干如何尚需在实践中检验。
其三,对于当今高学历人士的择业,能展示所学之长的岗位就是最好的岗位,三百六十行,行出状元,行行要知识。几年前北大毕业生陆步轩卖猪肉也曾让人唏嘘不已,但短短几年后,陆某却已发展成南方有名的“猪肉大王”,拥有百余家连锁店,身家近亿,在其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为社会作出了贡献。
而类似的情况还有:大学生回乡当村官、白领辞职当农民等,个人的择业只要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就不能说是“人才浪费”和“教育浪费”。
当然,对于高学历学子趋之若鹜应聘“卖猪肉”、当保镖、做殡葬服务员等,不少人“只看薪酬,不看该职业是否适合自己的专业或符合自己的兴趣”的态势,却值得警示。
可以说,改革开放30年来,大陆高学历人士是渐渐多了起来,但要说是“人才过剩”尚为时过早。不过,让更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子走进基层,尤其是农村,造福一方,这应是中国未来发展的要求和趋势,也是大陆官方近年来大力倡导的,值得鼓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