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12月1日电 这个养猪场一点都不显眼,不显眼的位置,不显眼的大门,不显眼的员工,谁也不会对它留意,在不了解的人眼里。
这个养猪场很有名,建立两年,年可生产商品猪4800头,创立人高亚飞曾是大学教师、中科大硕士、2007年度安徽新闻人物,谁不想看看他和他的养猪场呢?
猪的心情好了长得就快了
养猪,在大多数人眼里,猪就是猪,给它吃,给它喝,等着它长胖卖钱。在利辛兴农万头良种猪场,猪得到的是一种人性化管理,这里的猪过着快乐生活。
“养猪,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观念,别把养猪看成辛苦的工作,要把它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去做。”总经理高亚飞说,他把养猪作为自己的一种兴趣,心情好了,对什么都怀有善意,“好心情是让猪快乐生活的前提”。
“有时猪会因为人的一些举动而愤怒,”高亚飞说,给猪提供舒适、宽松的环境,给猪播放一些轻音乐,把它当人一样看待,不打它、虐待它,“猪的心情好了,长得就快了,肉质也更好了”。
这里的猪不但有一个好环境,它们还有自己的“身份证”——耳号。通过耳号可以在电脑里看到它们的电子档案,它们的饲养情况,有无病例等,“这样方便管理,节省时间,保障安全生产。”
1980年出生的高亚飞,本科所学专业是计算机,所以很自然地就把自己的老本行用在了设计管理程序上,他给养猪场装上了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
他借鉴先进养殖软件设计出更适合的程序,通过计算机控制生产,定期对猪作性能分析,做出科学诊断决定其饲料供应量、饲料配方及使用年限。这其中也运用了MBA关于生产管理方面的知识。
村民掌握技术了赔本就少了
“如果村民有一头猪,他会随便应付;如果有20头猪,他会当一件事情来做;如果有50头猪,他会当一个事业来做。”对村民养猪,高亚飞有很多感慨。
为带动地方经济和养殖业的发展,发挥规模养殖优势,2007年9月由兴农万头良种猪场牵头,我市第一家养猪专业合作社——利辛县新农民养猪专业合作社成立。合作社带动规模养殖户50多户,从技术、品种、管理、销售等环节为农民养猪致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但对于没加入合作社的农户来说,他们的散养技术跟不上,养猪不但增加不了收入,甚至还赔本。
为提高这部分人的散养技术,让更多人养猪,今年10月,高亚飞和利辛县畜牧局合办了一个养猪大学,采取定期培训的形式引导农户标准化养殖。培训结束后,考核合格的学员才颁发结业证书。
目前,第一期42名学员大部分考核合格。“上了培训班后,平常猪出点小毛病,我自己就能搞定了,以前有很多方面,我都没有注意过,这次就知道怎么做了,猪也少生病了。”一名高姓养殖户告诉记者。
“目前,我们正在筹备下期培训班的事情。”高亚飞说。
心灵找到归宿了做事就有劲了
很多人想不通,一位大学教师,一个中科大硕士,拥有让人羡慕的职业和前程,怎么会回家养猪。
其实,在高亚飞的心底一直都有一团火苗在燃烧。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的一草一木都有感情,但农村最原始的劳动更牵动他的心:付出大量劳动却得不到应有的收益。而农村在养猪技术方面暴露出的种种缺陷更引起高亚飞的关注,他考虑用科学的方法来改变他们的原始做法,他想用自己的知识改变家乡的这种状况。
高亚飞通过调查后认定,利辛是农业大县,原材料非常丰富,养猪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而在攻读硕士时,师友的鼓励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心。
2006年,高亚飞毅然决定回家养猪。
“其实,当年还有出国读书的机会在等着我,而且女朋友已经出去了,但我都放弃了。”高亚飞经历了一个从硕士到猪倌,从教书到养猪,从城市到农村的过程。
多年的心愿今朝实现,高亚飞的劲头更大了。
回到农村,高亚飞开始疯狂学习养猪知识。半年时间,他从门外汉变成了养猪专业人士。2006年,他创立了这个养猪场,面对不屑和不理解,面对没钱和没人帮忙,他硬是咬牙挺了过来。他甚至亲自上阵通宵焊接猪栏,导致面部严重烤伤,整整一个月都在剧痛之中。
他的举动最终换来了大家的理解和帮助,养猪场的发展之路也慢慢顺当起来。
“当老师能育人,养猪也可以帮农民兄弟致富。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年轻人扎根农村一定会大有作为!”高亚飞说。
信念的力量
从半路出家到专业人士,高亚飞的成功转型向人展现着一种信念的力量,这种信念的力量足以让一个人从门外汉变成行业状元。
俗语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高亚飞继续走求学之路,也许他会是一个学业上的状元,但他忽然跳到另一行业,隔行如隔山,行业的跨度需要付出多大的毅力和决心,何况成为行业状元,这更增加了难度。
是什么使高亚飞“翻过几座大山”到“尽收眼前美意”,是他内心深入一直燃烧的火苗——让家乡人过的好些,就是这种信念让他不畏一切困难和阻挠,忍着长时间的剧痛,甚至放弃出国的机会和爱情,他还是坚持把养猪场办下去,深信努力会取得收获,天道酬勤,他成功了。他心底的火苗越烧越旺,指引着他继续去为村民提供帮助。
信念,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更需要我们善待。善待信念,你也会“尽收眼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