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脚、乌皮,带有“长秋乡跑山鸡”脚环、一斤卖17.5元……12月1日,记者在成都市锦里西路一家 “好蔬福”超市看到,这个200平方米的便民菜店中设立了一个5平方米左右的“专卖点”,专门销售来自蒲江县长秋乡的 “跑山鸡”,吸引了不少市民购买。
为什么“跑山鸡”会如此畅销?记者来到产地一探究竟。
自产自销
特色养殖增收缓慢
11月30日,在长秋乡跑山鸡合作社50亩示范养殖场内,记者看到一群群跑山鸡活蹦乱跳地在山坡上四处觅食。“喂的是玉米、稻谷、米糠等纯粮,饲养周期长,鸡肉水分少又生态,前天成都一家客户就向我们一次性购买了70只成品鸡。”提起跑山鸡,该合作社社长袁秋明就满脸堆笑。
而在前些年,长秋乡农户对饲养跑山鸡并没有太大兴趣。“成本太高,一只普通鸡每斤投5元左右,跑山鸡则要多投2元。”长秋乡石马村七组的张民富是最早养殖跑山鸡的农户之一,他告诉记者:“而且饲养周期过长,普通鸡1-2月就可以出栏了,跑山鸡要养150天左右。”
“由于养殖风险性大,群众饲养缺乏技术保障,成活率低,一直都没有形成养殖规模。”袁秋明坦言,出于养殖习惯,农户养鸡一般养来自己吃,偶尔挑到市场去卖,由于没有品牌效应,价格优势也不突出。“有时外地客商到当地农家乐尝过味道后想大量订购,但农户饲养量小,供不上货。”
抱团出击
长秋乡村民初尝甜头
去年9月6日,养殖大户联合成立了 “长秋乡跑山鸡养殖合作社”,为加入协会的养殖户产前提供优质品种的鸡苗,产中提供生产资料和养殖技术,产后提供销售平台,形成了育雏、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
“乡上专门派人给我们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同时与协会签订试养合同书,确保小鸡成活率达98%,养一只雏鸡政府还要补贴3元钱。”长秋乡古佛村王章华是合作社会员之一,在合作社帮助下,他购买了500只鸡苗饲养,出栏496只,把活鸡挑到当地农贸市场,可卖到16-19元/公斤。“一般的土鸡一斤也就六七块。”初尝甜头的他马上又购买了1500只鸡苗,去年他家出栏近2000只跑山鸡,赚了2万多元。王章华富了,也带动了周边养殖户的发展。
“一只跑山鸡的利润大概10元左右,”石马村一组村民张彬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合作社统一购苗,温室培养45天后再拿给我们养,120只鸡我赚了1000多块钱。”
有了合作社带动,长秋乡的跑山鸡迅速做大规模。今年1-6月,合作社就在全乡培育了年出栏500只以上的示范户100户,带动了近1000户农户饲养跑山鸡,销售跑山鸡近5万只。“一个示范养殖场、三个分场,今年计划出栏15万只跑山鸡,人均增收370元。”对于今年合作社的养殖增收计划,袁秋明充满信心。
借力超市
跑山鸡“跑”进成都
养殖规模有了,如何尽快与大市场对接成了当务之急。“当时想了很多办法,利用打造乡村旅游的机会,做成路牌积极向外推介,这些都也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长秋乡乡长龚连江告诉记者,但销售市场都在县内,“怎么走出去”成了乡政府最头疼的事。
“今年成都市‘惠民工程’提出要在中心城区新建31个 ‘以租代建’便民菜店,‘好蔬福’就是其中之一。”龚连江当时就想,何不借助这个超市,把“跑山鸡”品牌进一步做大?今年3月,经过多次协商洽谈、实地考察,双方达成了协议,在“好蔬福”超市增开“跑山鸡”专柜。“一个礼拜就卖了200来只,几个店都缺货了。”12月1日,见到记者,成都“好蔬福”超市经理吴尚辉高兴地说:“今年4月中旬开始,在市内4个连锁店都开设了跑山鸡专卖点,平均一个月要卖1000只左右。”
记者看到,宰杀好的跑山鸡标价35元/公斤,比一般的土鸡贵5-7元/公斤。“回头顾客特别多,吃过都说肉紧味美,现在都供不应求了。”吴尚辉表示,目前超市方面正在和长秋乡协商,准备成立一家农业公司,共同打造“跑山鸡”品牌。
虽然销售情况喜人,但龚连江表示,“我们并不鼓励农户超大规模发展,避免他们为求效益不按照技术规程养殖,要保证每一只鸡都货真价实。现在我们已经申请了商标注册,明年1月,印有‘跑山鸡’商标的绿色生态鸡将端上市民餐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