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蛋鸡市场回顾
2007年出乎所料的事情不断显现,中国CPI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上升,而且频报历史新高,有专家预测全年CPI指数将达4.5%;房市、股市、粮食、肉类等价格持续走高,屡屡突破人们的心里底线,国内结构性通货膨胀压力明显,至今仍不见收手迹象。“给我供给”,成为许多人的呼声。许多行业的迅速发展成就了中国经济总量的迅猛增加。作为喊了多年市场饱和的鸡蛋,2007年也搭上了高速驰骋的快车,可谓又好又快。虽然步入11月行业产量增加的自我调节和饲料原料拖累的双重作用,让大家吃惊不小,但全年盘点还是弥补了2005年10月之后持续9个月低迷所造成的损失,并多有盈余。
随着政治多元化、经济全球化、行业垄断趋势加快,影响蛋鸡业发展的因素也随之增多,行业发展规律也难以把握,但对于市场来说,不管什么产品,都是受供求平衡关系影响着其价格的波动,即供过于求价格下滑,供不应求价格上扬。这一点大家都清楚,但什么时候供过于求,什么时候才供不应求,对这个时机的把握或预测因统计数据的模糊各有不同解读;同时市场出现的波动,也在不断考验着投资的决策。
一、鲜蛋市场分析
一年来,鲜蛋价格整体呈现“三起三落”的发展路线,而且前三季度要好于第四季度,其中1月至9月各地平均价格均出现了十一年来历史性新高,年平均批发价5.89元/千克,同比增加29%。2007年最高点出现在5月下旬,均价为7.0元/千克,最低点出现在12月下旬均价为5.3元/千克。具体影响行情走势因分析如下:
(一)节日影响 价格波动的三大转折点主要在春节、端午节和国庆节,均体现节前涨价、节后降价的规律,即所谓节日效应。
(二)存栏量影响 蛋鸡存栏量前三季度是从不足到增量再到过剩,从而使鲜蛋价格前三季度处于供不应求,第四季度出现供过于求,价格较前9个月有明显滑坡。促使存栏量增减的主要原因是:
受2005年底至2006年初禽流感暴发的影响 种鸡、蛋鸡存栏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据有关人士估计浸淫在低谷期的蛋种鸡市场存栏量减少三至五成。压抑了9个月的鲜蛋市场从2006年7月才开始缓慢恢复,但受前期禽流感影响,种源即祖代、父母代鸡存栏量在2006年下半年出现了不足,种鸡在2006年底到2007年上半年均处于补栏状态,也就是说商品代雏鸡从第二季度才开始陆续“上市”,7、8、9月达到高峰。蛋鸡4个多月开产.转载自中国兽药114网,从而推理蛋鸡集中开产的起始时间应该在第四季度初。蛋种鸡存栏量的变化势必影响着前三季度鲜蛋供应量紧俏、第四季度开始出现过剩的格局,鲜蛋价格先高后低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
养殖户补栏欲望 尽管行情从2006年7月开始有所恢复,但对于经历了9个多月低迷价格打击的养殖户来说,对蛋鸡行业略微回升仍持观望态度,补栏积极性不高,大部分养殖户观望了二、三个月,也就是说从2006年10月底开始补栏 ,但行动谨慎,只是看到鲜蛋价格持续大幅上涨,补栏大潮才愈演愈烈,从而导致了第四季度鲜蛋供应过剩的悲剧。
饲养周期缩短 2007年前11个月淘汰鸡价格一路走高,鉴于此,当不明原因产蛋率下降时,养殖户就会淘汰产蛋率低的青年鸡,抓紧时间进雏鸡,从而加快鸡群的周转,使产蛋鸡存栏量在某一时段出现了“紧缩”,也使本应在上半年补齐推迟到了下半年。
相关产品的推高 猪肉以一种不同寻常的形式进入管理层的视线,参与推波助澜的还有牛肉、羊肉、鸡肉、食用油、房价、油价,涨声一片。
二、蛋鸡淘汰鸡市场分析
2007年淘汰鸡价格呈“M”型走势,平均批发价达7.92元/千克,同比增加48%,其中前10个月平均价格均在8.04元/千克以上,12月份跌破6.00元/千克。而且今年出现了有史以来价格在8.0元/千克以上维持时间最长的现象,一个是在5月7日至6月20日,持续45天,另一个是在7月20日至10月25日,又持续97天,在8月中旬出现了年度最高价9.1元/千克。是什么促使市场出现如此好的行情呢?
可淘汰的蛋鸡、肉鸡数量前10个月不足,11、12月份过饱和 受禽流感及不明原因死亡等因素影响,2006年底之前蛋种鸡、肉种鸡存栏量均大幅减少,有关人士分析,肉种鸡减少50%,从而导致07年上半年淘汰鸡紧缺,同时随着疫病的缓解出口量增多,促使价格不断攀升。
受猪肉涨价的刺激,拉动了淘汰鸡的价格 猪肉价格从5月份开始出现大幅上涨,零售价格由原15元/千克增至最高点28元/千克,“猪肉卖出了牛肉价”。而后受政府的调控回落至22~24元/千克,但仍高于历年价格。受此影响,带动了其他肉类如牛肉、羊肉以及鸡肉的价格,进而也拉动了淘汰鸡价格的上涨。
三、玉米、豆粕价格分析
各地玉米平均价格从2006年5月开始正式突破1.30元/千克,并稳步上扬,并在今年8月开始突破1.60元/千克,2007年年均价格1.55元/千克,同比增加18%。
2005年、2006年豆粕年均价分别为2600元/吨、2280元/吨,2007年涨至2750元/吨,而且在9月出现3000元/吨,到11月出现3500元/吨,3个月月均增长率近9%,从12月中下旬才开始略微回落。
笔者认为使玉米、豆粕价格在高价位徘徊持续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是:
1.用途多,用量猛增,致使产不抵消 玉米、大豆的用途有食品业用、饲用、工业用,其中后两者是用量最多的两个途径。受近几年大豆价格震荡走低的影响,而玉米供需平衡趋紧、价格持续走高,从而出现了大豆和玉米展开了“土地之争”,2006年玉米种植面积增多、大豆面积减少,2006年年产量玉米1.45亿吨,同比增加4.4%;大豆种植面积比2005年少52万公顷,自产加进口总量应为4493万吨,同比减少2%。
但2007年受养殖业的恢复,各种饲料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量,其中混合型饲料同比增加4.5%;而且近几年随着科技的发展让营养丰富的玉米、大豆成了生产燃料的替代品,使这两种农作物工业化进程加快,有资料分析,2007年工业用玉米同比增加30%左右。
从饲用、工业用两方面增长水平来看玉米和大豆均处于产不抵消,为玉米、豆粕价格上涨提供了充足的理由。
2.老百姓惜售心理影响 当玉米、大豆价格持续上涨时,老百姓惜售心理再次增强,对后市价格很看好,都期待价格继续上涨。
3.政府调控 2007年12月初为缓解压力,国家从储备库向社会抛放400万吨玉米时,各地老百姓闻风也开始少量“抛售”,从而出现了12月中下旬的小幅降价。
2008年蛋鸡市场预测
2008年的蛋种鸡业仍是一个变数较多的年头,市场也越发难以预料。但从存栏量的走势来分析2008年市场应该是先低后高,而且5~6月份应该是一个转折点。
因为从2007年10月份开始,鲜蛋、淘汰鸡价格回落,种鸡场、养殖户面对原料“一发不可收拾”的涨价势头,利润空间大减,进雏积极性降低;个别种鸡场在10月底开始就出现了滞销、甩卖等现象,在12月份基本减产或停产;而且冬、春季节是呼吸道等鸡病的多发期,当鲜蛋价格迟迟不显回升之时便要加大淘汰量;这种生产、进雏、淘汰的现象必将导致一个产蛋周期之后即2008年5月份之后产蛋鸡量少,鲜蛋、淘汰鸡再次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价格出现回升。
对于2008年还有几个时期值得关注:
一是节假日的调整 由原来主要的三个节日春节、五一节、国庆节,调整为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国庆节。笔者认为明年春节只能带来震荡小幅的微涨,真正的增涨点应该在端午节前后。
二是北京2008年8月8日召开奥运会,应会触动鲜蛋、淘汰鸡的消费。
三是相关肉食品的影响 2007是相互策应,2008年是否配合,不得而知。
随着原料的不断涨价,养殖成本点不断提升,鲜蛋、淘汰鸡价格为多少才能带来利润,是值得关注的事情,当然成本推高的鸡蛋价格调整是必然的,所以相关种鸡、雏鸡的价格也要上涨。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继续增加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稳定粮食生产,国家发改委对明年支农四大措施中指出,要继续加强畜禽防疫体系建设,稳定饲料价格,加强市场调控,促进畜牧业发展。而且财政部和国税总局联合发布新政策:从2007年12月20日起,小麦、稻谷、大米、玉米、大豆等原粮及其制粉的出口退税将被取消,势必减少相关粮食产品的出口,提高国内市场的供应,制约食品价格的上涨。这些举措将为国内营造更好的经营环境,相信蛋种鸡业会向着健康的方向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