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目前国家第二批玉米收储计划正在实施,但我们同时也看到目前国内大部地区玉米市场价格无视政策的存在持续下跌。可见政策的持续出台虽然对市场心态起到一定的提振作用,但其基本面并未出现任何实质性改变,依然充满着悲观气氛。因此,初步预计,近期国内玉米市场仍将在继续振荡下行的走势中运行进而继续探底。具体市场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一、饲料及深加工企业消费依然疲软,国内深加工企业压价收购,产区玉米市场缺乏支撑。前两年,新粮上市之后,东北玉米价格均出现明显的反季节上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东北深加工企业在玉米上市以后积极参与收购,带动整体市场看多人气。譬如,去年吉林长春某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在10、11月按1300/吨价格开秤收购,两个月之后就提价至1450元/吨。但今年受宏观经济及其利润的影响,深加工企业多数产品的市场价格同比去年均出现下跌,这就直接导致企业利润缩减幅度较大,因此当前多数深加工企业收购谨慎,价格不断小幅下调。加工企业普遍下调收购价格,处于成本的考虑。本周东北吉林地区加工企业收购价格普遍小跌。一方面是企业成本考虑:企业为降低原料成本及控制收购量普遍下调了收购价格,采取的降价手段有的是直接挂牌价格下调,有的是折扣比改变,有的是通过检测来控制。另一方面是当地供应量有所放大。本周吉林加工企业挂牌价格下跌了20元/吨左右,目前挂牌价格集中在1360-1400元/吨,30水收购价格集中在0.538-0.554元/斤,周后期因为局部地区降大雪影响了收购量。目前全国强冷空气来临,短期可能影响收购进度。贸易企业及贸易商仍谨慎入市,造成目前东北地区收购主体单位,局部地区卖粮难。目前对黑龙江省部分玉米主产区调查发现,今年玉米的销售进度较慢,市场购销不旺,玉米收购商多在观望,部分地区出现农民卖粮难苗头。尤其是价格让农民不能接受,去年玉米的开秤收购价格为0.55-0.56元/斤左右,现在玉米的市场价格为0.50-0.53元/斤,而今年种子、化肥涨价,农民的心理价位在0.55元/斤左右,价格太低农民不能卖粮。部分离粮库太远的地方出现卖粮难。当然虽然托市政策,但是至今却没能调动起东北地区贸易商的收购热情,除了对后市的看空,车皮难请,以及运到销区和入关的玉米,与华北地区玉米价格上不占优势,也是贸易商为难之处。12月份为东北批量上市高峰,缺乏了往年收购主体抢购玉米的场景,那么东北玉米价格想要上涨显得就比较困难了。
二、养殖业仍处于恢复阶段,短期内依然难以提振饲料玉米消费水平。虽然近期国内大部产区生猪价格持续反弹,养殖效益也因此出现好转,不过由于养 殖业整体依然处在恢复阶段,对饲料玉米需求短时间内仍难有显著提振,再加上饲料企业普遍对玉米后市价格看空,采取低库存策略的企业占据多数。以往饲料企业均会建立一个半月左右的安全库存,但目前普遍库存仅维持在半个月左右,因此据业内人士不完全统计,以南方部分大中型饲料企业为例,近一个月以来饲料玉米需求量减少约700万吨。虽然临近年末,部分饲企得陆续展开节前玉米库存采购,但目前即买即用仍是多数饲料企业的采购主流策略,因此短期内对玉米价格的提振作用也相对有限。本周南方地区持续回落,局部地区跌幅比较大。据东方农商快讯网数据显示:本周安徽合肥新东北玉米站台报价大幅回落50-60元/吨至1680元/吨。江西南昌东北产玉米到站价回落20元/吨至1660元/吨。湖南长沙东北新玉米站台报价1660元/吨,回落20-40元/吨。浙江宁波东北产玉米站台价1640元/吨,价格下跌20元/吨。广西南宁地区玉米价格大幅回落,东北玉米码头价格1650元/吨,新玉米站台价格1650元/吨,价格走软50元/吨。目前,饲料需求未见明显起色,尤其是近期的补栏表现平平,难以短期拉动销区玉米需求。11月下旬以来,四川、辽宁、山西等地生猪销售量较前期至少上升1~2成,局部地区增加3~4成,这对提振猪价十分有利,多数养殖户预计猪价有望重回6元/斤以上的水平,养殖效益也会随之好转。但是在多数养殖主体依旧对明年上半年行情保持悲观心态的前提下,近期市场补栏大部将表现观望,因此玉米饲用需求未见明显起色。从养殖周期以及现有母猪、仔猪存栏水平来看,预计明年上半年生猪养殖效益仍将不尽如人意。
三、第二批收储计划恐仍难对玉米市场价格形成实质性利好。今年东北产区丰收,而且下游产业链需求普遍不振,导致产区农民卖粮难的问题尤为突出, 今年国家加大收储力度势在必行。虽然第二批临时玉米收储任务目前已向地方逐步落实,然而国家收储对质量、水分、杂质等要求较高,且收储量依然偏少,市场需求持续疲软弱化了政府收储政策的影响,加上缺乏其他收购主体,农民对玉米价格的预期也在逐渐降低,因此近期卖粮热情高涨,导致国储收购进展迅速,这同时也 带来了东北地区的仓容问题。目前东北多数深加工企业限制收购数量,而贸易商对市场观望态度依旧,国储已成为收购市场的中坚力量,一旦国储因仓容问题而控制收购进度,届时市场供给压力将更加明显,东北玉米价格也将因此呈继续回落的态势。
四、出口关税取消对玉米出口影响有限,市场进一步期待政策支撑。11月14日,财政部宣布自今年12月1日起将取消玉米5%的出口关税。国家此 举主要目的在于鼓励出口,同时在国内农产品价格偏弱情况下保护农民利益。不过,玉米出口关税取消短期来看难以对国内弱势行情产生有效提振,更多的利好仍是体现在心态方面。从目前国内外玉米价差水平来看,即使取消5%的出口关税也难以在短期内对市场产生实质利好,当然对心理角度提振作用仍是存在的。目前大连港玉米出口价格简单估算在230美元/吨左右(按大连港平仓价1520元/吨计算),即使减免5%出口关税,也仅能降低成本不到15美元/吨,而目前我国玉米出口韩国与美国玉米(215美元/吨~225美元/吨)相比价差在50美元/吨~60美元/吨,由此可见,出口压力依旧存在。从整体看来,国家取消了玉米出口关税并不能有效提高国内玉米的出口竞争优势,除非国家能进一步恢复玉米出口的退(增值)税,或给予运费补贴等。
五、人民币将进入一个贬值周期,对国内玉米出口构成利好刺激。上周前三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现汇交易价格连续触及“跌停”价位。当前人民币汇率市场表现出较强的贬值压力,不排除未来人民币出现阶段性的贬值,这种贬值压力可能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7月下旬以来美元在国际市场的强劲反弹,总体升幅超过20%,在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将会显弱;二是金融危机已经演变为经济危机,世界经济面临深度衰退,对中国的冲击也逐步显现,尤其是对外需放缓、出口形势严峻的担忧导致人民币贬值;三是我国管理层也存在通过人民币贬值来扩大出口的意图。因此,预计人民币未来一段时间将进入一个贬值周期,这对提高国内玉米的出口竞争力无疑是重大利好。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人民币小规模贬值作用不大,至少应贬值5%才可能见效。
综上所述,今年影响国内玉米价格走势的因素较多,且关系相对复杂。从国内市场整体环境来看,虽然经济增速放缓影响需求,但政府持续出台的利好政策仍表明国家支持粮价的决心,对当前市场也起到心理提振的作用。近期国内玉米价格将继续探底,
当然,我们在看到价格下滑的同时,也能够看到,目前农户对于跌势不止的玉米市场见好就收的心态。目前东北地区第二批储备玉米500万吨下达,粮库畅开大门收购,出现排队销售的现象就可见一斑。为进一步做好秋粮收购工作,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国家决定进一步增加临时存储粮食收购计划1400万吨。其中玉米500万吨,价格同第一批保护价格一样。在目前国际形势比较明了的情况下,加上农民年关将至,对于粮库价格比较认可,出售积极。据了解,本周吉林和黑龙江地区因为玉米托市政策掀起农民卖粮热潮。几天来,全黑龙江省国储粮库每天粮食入库量在十八万吨左右。所以未来玉米市场的跌幅会逐步放缓。目前国内玉米的基本面并不乐观,但由于国家支持粮价的决心及今年农民种植成本的提高,在国家扩大内需、保障农民利益的背景下,对玉米后市价格的走势也不宜过分看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