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江夏区农机局科教科科长王永红同志2007年被武汉市农机化管理办公室聘为农机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技术指导员。两年来,该同志认真履行职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本区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需要,在市专家组和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创新服务,指导农机科技示范户开展农机作业服务,发展农机化。两年来的工作实践,使其深深体会到,科技入户工程是贯彻落实中央惠农政策的具体体现,是加快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它给广大农机科技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发挥技能的舞台,提供了一个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增强服务技能的契机,让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了升华。其主要工作事迹如下: 一、广泛宣传,提高农民对科技入户工作的认识。 江夏区农机科技入户工程刚刚起步,农户对科技入户工作缺乏认识,不甚了解。王永红同志借助农机科技培训、科技三下乡、农机补贴、农机现场会等机会和同事们一起广泛宣传、大力发动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农机科技入户工程,充分发挥农机科技示范户的示范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增强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技和传播科技的积极性,通过登门入户耐心动员、田间示范讲解,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操作演示,增加了农户购买农机使用农机的积极性,掀起了人人争做科技示范户的高潮。 二、注重培训,提高农机手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 近几年来该区各类新型、先进的农业机械快速增长,为了提高农民使用维护保养新型农机具的水平,掌握农机化新技术,他们开展了多层次、不间断的农机技术培训工作。对于农机科技示范户的培训重在创新。在培训内容上,创新“实用”。严格制订培训大纲,精心编写培训计划,科学安排教学,尽量让学员一听就懂、一看就明、一用就会。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使示范户学员尽快掌握一技之长。在培训形式上,创新“灵活”。根据不同农时,不同农机生产作业特点,理论培训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在教学方式上,创新“对接”。即教学内容与本区农业产业发展对接,课程设置与农机手需求零对接,培训内容与农民需求对接。 三、服务指导,提高农机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1、 因人施教,分类指导。 每个示范户的文化水平高低不一,操作使用的农业机械不同,接受能力各不相同,针对各户的实际情况,他专门分类制定指导方案,特殊情况特殊对待。例如法泗镇法泗村的王怀林,是从事农机作业多年的农机大户,接受能力强,指导上不需要面面俱到,只要及时落实各项技术措施,多介绍农机新技术新机具,让其多宣传,充分发挥示范户的辐射作用,带动更多影响的农户,以一带十,以十带百,户户带动。对于年龄大接受能力差的示范户,尽可能增加入户次数,在技术上详细讲、重点讲、手把手、面对面,根据不同农时、不同农机生产作业特点,针对性的分类指导,除了教会操作机具外,还应重点讲解安全知识,让他们的农业机械真正发挥作用。 2、形式多样,确保科技入户成效。 自开展这项工作以来,作为基层一名农机科技入户指导员,王永红同志严格按照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方案要求,认真组织、精心实施,履行职责,强化服务,深入基层,走进农户,利用入户宣传、集中培训、到田指导,发放明白纸、技术讲座、电话咨询、农机作业信息服务等多种形式,做到每项工作落实到位。通过与示范户谈心交心,增加科技入户的情感,做示范户的知心朋友,指导示范户开展农机作业服务,推广农民群众最需要、最适用的新技术新机具,真抓实干,讲求实效,确保科技入户见成效,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服务。 3、普及知识,辐射千家万户。 在科技入户工作中,他积极鼓励农机科技示范户开展农机作业服务,在作业服务中演示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让更多的农户购买农机使用农机。2007年,江夏区培育市级农机科技示范户17户,其中核心示范户2户。示范户有插秧机、收割机、拖拉机、机耕船等农业机械,开展机械插秧、机械收获、机械耕整等农机作业服务,年农机作业面积3万多亩,作业收入160余万元,纯收入70余万元,户平农机作业纯收入4万余元,作业辐射农户700余户,机械作业服务到全区乃至区外。 四、典型引导,带动农户推进农机化发展。 湖泗镇农机科技示范户祝闵水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农机户,他从农村民办教师退下来后,在其宣传影响下开始搞机械插秧,他以乡邻、亲朋关系为纽带发展机械插秧,插秧户取得了粮食增产,祝闵水取得了作业增收。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去年11月份,为充分发挥现有农业机械的作用和效益,有组织的开拓市场,提高有机户的收入,他发起下成立了江夏区湖泗机械插秧农机作业合作社。这以后,农机科技示范户汪寿波、王怀林也先后发起成立了江夏区金口机械耕整农机作业合作社、江夏区法泗机械收割农机作业合作社。同时,去年江夏区还成立了有农机科技示范户参加的5个村级农机作业服务队。合作社服务队吸纳社员27人、队员147人,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激励下,社(队)员新购买农机具230台套。农机户、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农业机械装备的改进完善,有力地推进了该区农机化的发展。 2008年在全市农机科技工作会议上,王永红同志谈其担当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员工作时,他说:要想干好这项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心系三农,服务农民”的敬业精神,树立吃苦耐劳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做示范户和农民群众的贴心人。只有在农村和广大农机手打成一片,履行职责才有基层农机技术人员施展才能的舞台,才能发挥其自身价值,提高和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同时要牢牢把握住这次机遇,认真、扎实地做好这项工作,把该市的农机化发展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