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四川省安县河清镇荣华村新修的民生源养殖场吸引了村民的特别关注,每天忙完农活儿,总会有村民三三两两地到养殖场“视察”。“我们搭伙喂的猪当然要守着。”村民这样解释他们的关注。“其实是监工”,村主任李长江开起了玩笑。他告诉笔者,这个养殖场把全村47户人拴在一起,大家以入股的方式修建养殖场,合养280头猪,产生的效益将按比例分红。
地震后恢复生产,这个养殖场已被荣华村当做生态经济发展的“破题”之作。
缘起——搭伙养猪 多赚一点
荣华村是河清镇8个村中最偏远的丘陵村,全村有村民1100多人,收入主要靠种地和养猪。早在今年初,荣华村就有了吸引村民入股修养殖场的想法。正月初七,全村人开会,李长江把搭伙养猪的想法告诉大家,“以1000元为一股,自愿参与,年底按股金多少分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没想到,习惯单打独斗的村民大多赞成,不到一个月就有47户村民筹集了89万元。
“增收是养殖场追求的最大目标。”李长江告诉笔者,养殖场直接从厂家进货,购买饲料平均每吨要比农户自己购买便宜400元。不仅如此,养殖场还引进高科技设备,科学消毒、防疫,提高猪的存活率和繁殖率,“一头猪多重1千克就可以多赚一点儿。”
资金到位后,圈舍正式开修。同时,荣华村帮助股民们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拿到了许可证,使养殖场有了法人身份,步入公司化运营的轨道。
4月,股东大会召开,47户股民推选出4名股民组成理事会,负责养殖场的运营;选出4名股东成立监事会,监督养殖场的运营;推选6名股东代表,随时了解养殖场的经营状态。
效果——卖猪子 为重建筹资
可就在养殖场如火如荼修建时,地震发生了,修了一半的圈舍只能搁置。“村民几乎家家户户都喂猪,可地震毁了圈舍,很多人养不成猪了。”李长江说,地震使荣华村80%以上的圈舍被毁,很多农户“失业”。 就在大家焦头烂额的时候,村委会展开考察,发现养殖场不但能继续办下去,还能成为荣华村恢复生态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帮助农户重建家园筹资。
5月29日,280头能繁母猪被圈进了山顶的养殖场。李长江通知47户股民,民生源养殖场正式营业,欢迎监督。4组村民杨玉凤乐得直鼓掌:“这个时候养殖场开业简直是个喜讯。”“等这批猪产子,我就又有一笔收入了,新房就有钱装修了。”村民徐碧辉一边搬运红砖,一边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李长江算了笔账:280头能繁母猪1年的成本在180万元左右。而280头能繁母猪保守估计1年能产6000头子猪,按市场价每头500元估算,能卖300多万元,除提留部分用于生产运营外,其余都会分给股民。
前景——新增股民 实现产业化
不久前的一天,李长江在回家路上被村民杨庭清拦下。杨庭清开门见山:“我可不可以再入点股?”
“我当时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只入了1股。”杨庭清说,地震使他家房屋毁了,猪圈垮了,重建一下成了难题。这时,杨庭清想到了当初自己入的那1股,于是,他几次跑到养殖场探察,科学管理和低成本让他后悔起来:“如果我多入几股,年底分红就能修房了。”
李长江说,像杨庭清这样找他的人不少,地震后,大家都看到了集体饲养的好处,都希望能尽快赚钱修房。可现在养殖场所需资金已饱和,怎么办?于是,村里开了几次会,议题就是如何增加新股民。
几经商量,村委会推出新规划。村上将依托现在的养殖场,兴建大型养猪场,产业重建和农房重建两手抓,以产业促进农房重建。李长江说,现在的民生源养殖场是一期工程,村里还会通过召股的方式开建二期、三期工程,最终建成占地30多亩,能容纳1000多头猪的养猪场。
但李长江和村民们并不满足于养猪,他们更期待产业链的打造:“我们的目标是逐步建成集养殖、种猪供应、屠宰加工、优质猪肉产品等多功能的优质商品猪基地,真正实现产业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