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乡,有一位通过阳光工程培训靠养兔而出名的人,走上富裕路后,他又全身心投入到阳光工程工作中。他叫林红亚,河南省虞城县城郊乡郑庄村的一位普通农民。
林红亚爱长毛兔是出了名的。10多年来,每每在培育长毛兔新品种上遇到不解之处,他就一趟趟赴北京,找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著名养兔专家杜玉川求教。在杜教授的帮助下,林红亚终于培育出产毛量高于普通长毛兔2倍的长毛兔新品种,他的种兔还销到全国各地,被当地群众称为“养兔状元”。
见到林红亚,我开门见山地问:“你的养兔技术听说被拍成远程教育专题片了?”
林红亚搓着手,笑了。他说:“今年春天,县委组织部的同志来拍摄,原先不知道远程教育怎么回事,经组织部的同志一解释,知道这是让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好事。”
在走向他新建的养兔场的一条并不宽阔的小路上,林红亚又侃侃而谈他的养兔事业。几年前,养了300只长毛兔后,大量的兔粪让他产生了兴趣。他没有把它们当作农家肥直接施到田里,而是琢磨着如何发挥它的最佳用处。经过一次次实验,林红亚摸索出用兔粪养猪的技术,一时引起了轰动。
林红亚说,这是他投资30万元兴建的一个新兔场,可养殖长毛种兔2000只。他指着说,自从拍了远程教育养殖长毛兔技术专题片,他心中又多了一份责任感和加快自己创业发展的动力。
“我知道,我们一些欠发达地区不少农村青壮年劳力都外出打工去了,留守农村的是一些老人和妇女。而养殖长毛兔投入劳动量小,养殖技术容易掌握,相信一些农村干部群众在看到我介绍的养殖长毛兔技术和市场前景分析后,会对养殖长毛兔产生兴趣的。而我呢,更要加快发展,做好他们的后援。”林红亚一脸地严肃和自信。
一人富,不是富,大家富裕才是林红亚永久的心愿。正如他想的那样,一些群众在远程教育平台上看到他介绍养殖长毛兔的专题片后,就找到了他的家门。林红亚是一个极富有爱心的人。当睢阳区张阁镇一沈姓贫困农民找到他,说自己是一个喜欢养长毛兔的人时,林红亚送他一只价值300元的长毛种兔。当民权县的一对残疾人夫妇摇着三轮厂找到家门时,林红亚送给他们2对价值1500多元钱的种兔,并把自己的电话留给他们,让他们在养殖过程中遇到技术难题随时跟他联系。像这样的事,还有许多。
谈及下一步打算,林红亚踌躇满志。林红亚说,待他的长毛兔繁育到一定数量时,他将免费把仔兔提供给家庭困难的农户饲养,给他们免费提供技术和饲料,统一回收兔毛。林红亚说,如果可能的话,他还要主动和远程教育网络联系,拍摄更详细的养兔专题片,让更多的人掌握这一技术。
稿件来源:农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