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病可发生于动物养殖过程的各个环节,不同品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动物均可感染寄生虫病。以前由于其发病症状不明显,不会造成急性死亡等原因,该类疾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了寄生虫病的大范围传播,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随着养殖观念的提高,人们逐步重视寄生虫病的防治,开始用丙硫咪唑、伊维菌素等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但是随着这些抗寄生虫药的广泛应用及不合理应用,导致世界各地均有耐药虫株出现,耐药虫株不但使原有的药物治疗无效,而且还对结构相似或作用机理相同的药物产生了交叉耐药性,给防治寄生虫病带来极大困难。
抗寄生虫中药的主要方剂
万应散
大黄60克、槟榔30克、苦楝皮30克、皂角30克、黑丑30克、雷丸20克、沉香10克、木香15克。方中雷丸、苦楝皮杀虫为主药;大黄、槟榔、黑丑、皂角攻积泻下,又可杀虫,为辅药;木香、沉香行气温中为佐药;合而用之具有攻积杀虫之效。但本方药性猛烈,攻逐力极强,孕畜及体弱者慎用。
驱虫散
鹤虱30克、使君子30克、槟榔30克、芜荑30克、雷丸30克、贯众60克、炒干姜15克、制附子15克、乌梅30克、诃子肉30克、大黄30克、百部30克、木香25克,具有驱杀攻逐虫体的功效,可用于驱杀胃肠道寄生虫。
肝蛭散
由苏木30克、肉豆蔻20克、茯苓30克、绵马贯众45克、龙胆草30克、木通20克、甘草20克、厚朴20克、泽泻20克、槟榔30克组成,具有驱虫利水、行气健脾的功效,主要用于牛羊肝片吸虫的治疗。
贯众散
由贯众60克、使君子30克、鹤虱30克、芜荑30克、大黄40克、苦楝子15克、槟榔30克组成,具有下气行滞、驱杀胃肠道寄生虫的功效,尤其对马胃蝇(马瘦虫病)的疗效显著。
中药防治动物寄生虫病的优缺点
优点
中药防治动物寄生虫病与西药相比具有安全、环保、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传统的治疗体外寄生虫病的药物,如“敌百虫”等多为剧毒药物,不能用于水产动物体外寄生虫的防治,而中药符合了上述要求,并能适应人们对农产品低毒、低残留的公共卫生要求,因此在水产动物寄生虫防治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此外,由于抗寄生虫西药的超量滥用、单一应用等造成了耐药虫株的流行,特别是鸡球虫病的大流行。传统的西药已经不能对鸡体内球虫进行完全清除。而中药因其多靶点、多种有效成分、多种作用途径等特点不易使虫株产生耐药性。相反,青蒿、白头翁等药物还能抑制耐药虫株的耐药性,因此常有人将传统西药如磺胺类抗球虫药与青蒿等中药合用,以求达到彻底清除球虫的目的。
缺点
抗寄生虫中药中的槟榔、雷丸等具有一定的毒性,制约了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此外,传统驱虫方剂常加入一些泻下药以促进胃肠道寄生虫的外排,导致了其在孕畜及弱畜上的应用不便。另外由于相关研究不够深入,使得中药方剂的临床药效发挥慢,没有西药作用快,这也是制约其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
抗寄生虫药物的杀虫机制
目前开发的抗寄生虫中药既可以直接作用于虫体(麻痹、杀死虫体;分解虫体蛋白;阻断虫体营养吸收通路;抑制虫体能量代谢等)来抑制和杀灭寄生虫,又可以通过强烈的泻下攻积作用使虫体排出体外,同时也可以通过其免疫调节机制提高机体免疫力来达到清除寄生虫的目的。
苦楝皮乙醇提取物在体外对猪蛔虫,特别是对蛔虫首部有麻痹作用,其有效成分川楝素的作用比苦楝皮浸膏强。川楝素在高浓度时对猪蛔虫呈现麻痹,低浓度时对猪蛔虫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出现剧烈收缩,能扰乱虫体能量代谢,使虫体不能附着肠壁而排出体外。川楝素主要作用部位是蛔虫头部神经环。
使君子仁提取物水溶部分对蛔虫有麻痹作用,有效成分为使君子酸钾,具有较高的驱虫效力,高浓度时对蛔虫有先兴奋后麻痹的作用。
槟榔碱为槟榔驱绦虫的有效成分,对猪肉绦虫全虫各部分都有较强的麻痹作用,对牛肉绦虫的作用则仅使头部及未成熟节片麻痹,孕卵节片中后段也受影响变软,但不全麻痹,效果较差。槟榔对有钩绦虫、无钩绦虫及短小绦虫均有很强的麻痹作用。
南瓜子丙酮提取物南瓜子氨酸能抑制血吸虫幼虫的生长发育,有预防作用,但不能杀灭小鼠体内的血吸虫成虫,仅能使两性虫体萎缩,生殖器官退化和子宫内虫卵数减少。南瓜子煎剂可使牛绦虫中后段节片变薄变宽,节后的中部凹陷,呈麻痹状态,头及未成熟的节片活动自如。
青蒿提取物蒿甲醚对日本血吸虫磷酸化酶、乳酸脱氢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和三磷酸腺苷酶均有影响。蒿甲醚可引起血吸虫磷酸化酶活力的增加,使虫体糖原分解,并抑制乳酸脱氢酶,使虫糖酵解的终产物乳酸明显减少,从而实现杀虫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