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5月份生猪价格出现大幅下滑以来,生猪价格已经由之前的每500克8块钱降至目前的5块4毛钱,养猪的利润也由2007年的每头猪700多元降至现在几十元甚至无利可图的地步。面对当前的困境,养猪企业该如何应对呢?
坚定信心———养猪业是永不消失的产业;只有倒闭的企业,没有倒闭的产业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养猪业得到迅猛发展,虽然期间也出现了生猪价格低迷、养猪亏损的现象,但生猪的年出栏量仍然由上世纪90年代初的3亿头发展到目前的6亿头,年出栏商品猪50头以上的专业户和猪场也由1999年的81万个发展到2003年的103万个,虽然养猪业固有的周期性价格波动在不断平衡养猪业的发展,但从总体趋势看养猪业仍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产业。
支持养猪业发展的基础是消费量的绝对增长。据统计,中国人均猪肉消费量已经从1990年的20千克上升到2006年的39.6千克,16年间几乎翻了一番。在此期间,猪肉市场成交量从619.4万吨上升到2501.5万吨,猪肉商品率从27.2%上升到48.1%,巨大的消费市场支撑了养猪业的快速发展。
产业链条的不断完善,为生猪养殖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目前全国生猪屠宰场有5万多个,其中屠宰能力在10万头~50万头的有1500余家,年屠宰量在50万头~100万头的300余家,年屠宰量在100万头以上的100余家,年加工猪肉制品1200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4%。另外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引进700多条高温火腿肠生产线和一批低温制品的关键设备等肉类屠宰加工设备,为猪肉产品的深加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危机就是危险+机会。生猪市场低迷对不同的猪场意义不同:没有雄厚资金和技术实力的散养户,市场低迷意味着养猪不如种地,意味着倒闭;对那些投机型的猪场,市场低迷意味着养猪无利可图而选择退出;对那些资金雄厚但技术实力较差的猪场,市场低迷可能会导致管理松懈,意味着更大的风险;但对那些资金、技术均较雄厚的猪场,市场低迷更多地意味着下轮猪价上涨的开始,意味着更大机会的开始。2006年上半年猪价跌至每500克2.6元~3.4元时,很多养猪同仁看准时机,适时并购了一些猪场,经过2007年的经营赢利颇丰。
做好猪群结构的调整,适度缩减养殖规模
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养猪企业应根据自身经济实力适度缩减规模,以使自身能顺利渡过低迷期,同时在行情恢复时又能迅速恢复生产能力。市场低迷养猪企业生产压力下降,猪场可借此调整猪群结构,淘汰年老、生产力低的母猪;加强免疫监测,淘汰阳性猪只,净化猪群;同时在行情低迷的情况下引进优良品种更新猪群是一绝好的时期,行情好时种猪销售旺盛,此时引种很难买到较好的种猪,而行情低迷时种猪滞销,猪场引种便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加强学习,增强猪场人员的团队精神
养殖行情不好时也是人们最容易松懈的时侯,一旦这种情绪在企业内漫延,就会影响整个企业的运转。因此越是在行情不好时,越应该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越该冷静下来检讨日常工作中的不足。
细化管理,挖掘猪场的利润增长点
猪场的管理是一个非常细的工作,猪场的利润是一分一厘累积起来的。平常感觉习以为常的事情可能给猪场造成了很大的浪费,行情好的时侯所有人都在忙于生产而没有人注意到巨大浪费的存在,当行情不好时应抓紧时间冷静下来检讨过去的工作,细化管理,避免浪费,找出猪场的利润增长点。
减少饲料浪费,提高养殖效益
养猪的成本70%以上来自于饲料,行情不好时很多人想到的是降低饲料支出,但降低饲料支出不能靠降低饲料的营养水平来实现,营养不全价,就不能满足猪只的需求,导致猪的体况下降、生产性能得不到体现;甚至导致猪的免疫力下降,使猪群容易感染疫病。但日常养殖中饲料的浪费却是普遍存在,节约饲料成本,猪场不防从避免饲料浪费开始。
适时调整配方,避免季节浪费
不同季节猪只对营养的需求也不同,而实际上猪场采用的不论是饲料厂推荐的配方,还是请专家设计的配方,都不可能一年四季都适用。每年秋冬季节经常遇到猪只生长变慢、皮毛无光泽等现象,很多老板把它归结为预混料的原因。实际上它可能是由于玉米水分过大造成的。新玉米水分含量较高,如用这样的玉米配制饲料而又不调整配方就会造成能量不足,从而影响猪只的生长。(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