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农机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科、室、站的大力支持下,一年以来,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农机学校科技培训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全年开展各类科教培训24场次,参训学员达2450人次,为目标值的101%,其中开展“农用机械驾驶与维修”专业培训9期,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650人,为市级目标值的162.5%。 2008年6月农机学校被市委、市政府(武文[2008]34号)授予“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先进单位”。在市、区阳光办的多次检查督导过程中,均获得好评。
理念求新。农机科教培训及阳光工程培训工作不仅仅是农机学校职能工作所在,更应把它看成是农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手段,农机科技知识的推广,农机作业人员素质的提高,需要农机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做支撑。对这个问题的再认识,促进在培训理念上产生新的转变,从而增强了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
方式求活。针对农民和农机手培训工作实际和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充分考虑农民接受培训的条件和方式,打破传统,因材施教,力求灵活,将“,示范操作,集中辅导,跟踪服务”等方式贯穿到培训工作的全过程。
效果求实。把性能优良、生产效率高、用得上、用得好的机型作为技能培训的重点,使大多数学员能掌握农机实用新技术,增强了创收致富的本领。同时,开展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机手想什么,缺什么,用什么方式对农民培训,怎样才能容易听得懂,再根据调查结果灵活安排培训内容、方式和时间,据调查显示,95%以上学员通过培训,掌握了实用技术,在生产中发挥了作用。
全程求细。每期开班之前,从教材编写到文具准备,从讲课人员的聘请到生活费用的筹措,从场地布置到现场组织等等方面,学校都作了详细工作计划和具体安排,每期培训完毕后,真实登录学员台帐,认真填写学员档案,有针对性地写好工作小结。对表现突出的典型事例还作了宣传报道,今年农机学校在省阳光工程网站上登载报道信息6篇,填补了蔡甸区阳光培训信息报道的空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