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市畜牧兽医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启动六大行动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精神,努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畜牧业,按照“产业做强、规模做大、品牌做响、质量做优、链条做长、防疫做实、服务做好”的总体要求,继续深入实施“13111”草畜富民工程,以发展现代畜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促进生产方式转变为重点,大办养殖小区,发展畜产品及加工龙头企业,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强化动物疫病防治,推广实用技术,实施健康养殖,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饲料、兽药安全监测检查,全市畜牧业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呈现出了畜禽总量增长、农民收入增加、养殖效益提高的良好局面。
一、2008年畜牧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是畜禽饲养量持续较快增长。截至2008年底,预计全市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468万头只,同比增长14.8%。牛、羊等草食畜发展势头较好,存栏分别达到40.4万头和41万只,同比增长20.1%和22.9%,出栏分别达到14.6万头和19万只,同比增长26.7%和26.3%;奶牛存栏6619头,同比增长5.6%。猪、鸡发展势头强劲,全市生猪存栏115万头,出栏142万头,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7%;家禽存栏590万只,出栏484万只,同比分别增长17.3%和12.3%。
二是畜禽产品产量稳定增加。截至2008年底,预计全市肉蛋奶鱼总产量16.4921万吨,同比增长15.46%。其中,肉类产量12.6万吨,禽蛋产量2.9万吨,奶类产量0.8356万吨,鲜鱼产量0.156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6.7%、9.4%、21.7%和6.1%。
三是农民收入显著增加。预计全市实现畜牧业产值17.93亿元,农民人均牧业收入698元,分别比去年增长10%和11.9%,牧业产值和人均牧业收入占农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2.7%和31%,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强化领导,增加投入
一是加强领导,靠实责任。全市畜牧工作会议召开后,市县区早动手、早安排,加强组织领导,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全市上下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分级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是增加投入,促进发展。市财政今年预算安排畜牧专项资金400万元,主要用于动物防疫和“三免一补一奖”。各县区也纷纷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形成财政引导、农民投入、项目扶持、社会参与的投资机制。麦积区、秦州区分别向市担保公司注入财政资金500万元和100万元,重点解决龙头企业贷款担保问题。据初步统计,各县区今年用于扶持畜牧业的财政资金可达890万元以上,全市共整合投入到畜牧业发展的资金达3亿多元。
(二)落实扶持政策,促进畜牧业发展
今年,我市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相关扶持生猪、奶牛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全面开展能繁母猪和奶牛数量核查,据统计,全市现有母猪饲养场(户)44632户,饲养能繁母猪116282头;奶牛饲养户1212户,饲养良种奶牛6619头。目前全市已完成2007年度能繁母猪保险工作,共承保能繁母猪9.7114万头,保险公司为养殖户理赔1884头,赔偿金额187.6万元,2008年度能繁母猪保险工作现正在进行。今年中央、省、市共下拨能繁母猪补助资金659.68万元,为全市6.662万头能繁母猪进行补贴;全市使用国家补贴冻精授配奶牛1215头。在认真落实中央和省上扶持政策的同时,市县区还结合天水实际,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养殖优惠政策和奖励扶持办法。
(三)大办养殖小区,促进生产方式转变
今年,全市紧紧围绕“13111”草畜富民工程各项目标任务,以大办养殖小区,促进生产方式转变为重点,学习和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推进畜牧产业的发展。
一是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有了新突破。全市已初步形成政府拉动、龙头带动、项目推动、协会牵动型四种养殖小区建设模式。今年新建各类养殖小区72个,累计达到222个;新增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7个,累计达到14个,注册品牌达到5 个。武山县大投入促进畜牧大发展,在总结前两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今年按照“先建后贷”的原则,新建养殖小区17个,由政府贴息,扶贫、农牧、信用社联合向195户小区养殖户发放贷款956万元。甘谷县思想大解放推动产业大发展,在平凉、白银考察之后,由县委、县政府组织乡镇和农口部门对我市其他县区进行了专题考察,进一步明晰了思路,确立了建设百万头养猪大县的奋斗目标,县财政拿出100万元实行以奖代补,用于发展标准化养殖小区。秦州区动员社会资金办畜牧,由天水凯华电子衡器厂经理李慧军投资500万元兴建了凯盛生态养殖场。秦安、清水两县提出了年增百万只鸡的目标计划,并制定了优惠政策扶持发展。
二是龙头企业建设有了新进展。全市新建扩建龙头企业7个,累计达到65个。武山康达牧业有限公司十万头肉牛和三十万只羊屠宰生产线、麦积区康晟食品有限公司年设计屠宰60万头生猪生产线、天水利东公司年产410吨蛋粉的蛋品加工厂、张家川伊味思清真食品加工厂、清水康健牛业公司改扩建工程、甘谷润康现代化生猪定点屠宰场、天水维亚万头仔猪生产线一期工程、清水秦源种鸡场、清水2万头良种仔猪繁育场和武山兴武万头良种仔猪繁育场等一批龙头企业开工建设和建成投产,有力地推动了畜牧产业化发展。
三是规模养殖有了新发展。全市新增规模养殖场65个,累计达到968个;新增养殖专业村50个,累计达到560个;新发展规模养殖户2509 户,累计达到9.06万户。据统计,全市规模养殖数量占畜禽总饲养量比例达到42.7%,其中鸡、猪、牛、羊分别达到52%、38%、20%和29.1%,规模化经营比例不断增加。以龙头企业及养殖大户为依托,建立健全中介服务组织,为畜禽养殖提供动物防疫、品种改良、价格信息等全方位优质服务,全市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51个。
四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按照“突出发展猪鸡,积极发展牛羊,鼓励发展特种养殖”的发展思路,积极调整产业布局,全市初步形成了西猪东牛中鸡的产业格局,即武山、甘谷、麦积、清水以发展猪产业为主,秦安、秦州、麦积以发展鸡产业为主,清水、张川以发展牛羊产业为主。各县区还在具体发展中根据区域优势,实施整流域、整片区开发,已形成产业基地雏型,为产业化发展打下了基础。秦安县在清水河流域的五营、陇城、莲花等乡镇连片发展,初步形成了蛋鸡产业基地,武山县在杨河、洛门、四门连片发展已形成瘦肉型猪养殖基地。
(四)引进推广畜禽良种,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
一是建设了一批种畜(禽)繁育场。新建和扩建了清水秦源种鸡场、天水维亚种猪场、天水华易元晟种猪场、甘谷丰裕种猪场、武山兴武种猪场、天水嘉信奶牛场、清水万头良种猪场,目前全市建成种畜繁育场92个,其中,省级重点种畜禽场6个,市级重点种畜禽场38个,饲养各类种畜禽9.31万头(只),年提供良种畜禽385.12万头(只)。
二是不断完善人工授精改良网络。全市现已建成肉牛冻配改良站(点)131个,肉羊改良点4个,生猪人工授精改良点17个,初步形成了人工授精改良网络体系,年改良各类牲畜8.6万头次。2008年完成黄牛冻配6.3万头,完成猪常温人工授精9120头,完成暖棚养畜115万羊单位。
三是引进推广优良畜禽品种。全市共推广瘦肉型猪156万头,良种羊15.2万只,良种鸡415万只,牛、羊、猪、鸡良种率分别达到78%、73%、94%、95%,扩大了良种覆盖面。
(五)大力发展草产业,为畜牧业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2008年全市完成人工种草56.2万亩,占年计划任务55万亩的102%,其中种植一年生牧草23万亩、多年生牧草33.2万亩。同时,大力推广青贮、氨化、微贮化技术,开展牧草产品加工,提高了农作物秸秆和青饲料利用率。全年推广青贮氨化饲料26.5万吨,推广配混合饲料14.4万吨,加工各类草粉8.8万吨,分别占年计划任务的106%、120%、110%。
(六)加强渔业生产,促进渔业持续发展
全市新增养殖水面228亩,完成鲜鱼产量1565吨,引进优质鱼苗485万尾,投放大规格鱼种320吨,名特优水产品养殖比重达到80%。休闲旅游渔业稳步发展,全市新增垂钓渔场5个,养殖水面200亩。水库塘坝渔业不断兴起,全市约计水库塘坝面积达到3000亩以上,有一半以上的水库塘坝开展大水面鱼类放养、游钓营业,给当地农民带来较好的经济收入,成为我市渔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七)狠抓动物防疫工作,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一是召开专题会议全面安排部署。在年初召开全市防制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长暨畜牧工作会议对全年动物防疫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的基础上,于3月和9月分别专题召开了春季、秋季动物防疫工作会议,全面安排部署防疫工作。市县区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应急预案,健全了应急机制,层层签订防疫责任书,建立起动物防疫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双轨目标管理责任制,靠实了工作责任。
二是加大了疫情监测力度。建立健全了市、县、乡、村四级疫情监测网络,扩大了监测范围,提高了监测密度,全年完成春秋两季免疫抗体集中监测1147头只份,日常监测牛、羊、猪、鸡578份,各种疫病的免疫效价合格率均达到农业部的要求。
三是落实防疫经费和防疫物资。市县区两级政府继续加大防疫投入力度,市上安排防疫经费170.15万元,主要用于动物防疫、村级防疫员工资补助、乡站建设,采购储备了1000套防护服、1000个口罩、400双雨鞋(鞋套)、2吨消毒药品及注射器、针头、药棉等防疫急需的器械设备。各县区落实防疫配套经费100万元,甘谷、武山、清水、张川四县分别落实村级防疫员补贴每人300元。
四是全面落实全覆盖强制免疫制度。全市共用19种疫(菌)苗免疫各类动物2122.11万头(匹只次),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的平均免疫密度分别达到100%、100%、100%、99.6%和99.7%。通过有效防疫,我市猪、羊、大家畜因病死亡率分别控制在农业部要求的3%、2%和1%以内。
(八)强化检疫监督,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积极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规范年活动。查处各类违法案件30起,检验肉蛋奶产品180份;开展全市性的兽药饲料执法检查四次,检查兽药饲料经营、使用单位1906 家(次),立案处理兽药违法案件8起,没收处理质量不合格的兽药27 种2522盒(袋),货值4000多元。全年产地检疫各类动物245.7万头(匹、只),检出并无害化处理染疫动物1710头(匹、只);屠宰检疫各类动物68.57万头(匹、只),检出并处理病害动物2889头(匹、只);运输检疫各类动物620.4万头(匹、只),动物产品22039吨,车辆9212辆(次)。
二是深入开展生鲜牛奶生产和质量安全管理专项检查工作。“三鹿”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市县区畜牧兽医部门都迅速成立了生鲜牛奶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制定了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确定了工作重点和工作目标,实行了生鲜牛奶生产、饲料统计日报制度和值班制度。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了以生鲜牛奶生产和质量安全管理为重点内容的专项检查工作,重点对奶牛养殖环节、饲料(药品)安全使用、疫病防控和牛奶销售等方面进行检查监督,共出动执法人员1582人(次),对全市1007个奶牛养殖场(户)、1个奶牛饲料生产企业及225家单位的兽药、饲料等奶牛养殖投入品进行全面检查监督。对存栏奶牛紧急开展了“两病”检疫,对检疫合格的核发《奶牛检疫合格证》。
(九)积极申报畜牧项目,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积极申报项目。2008年全市共向上申报畜牧项目61个,申报资金28737万元;在建畜牧项目87个,总投资16063.19万元,到位资金8079.5万元。二是加大续建项目的建设管理。全市共有续建项目21个,总投资9605.99万元,到位资金4422.1万元。其中天水维亚公司种猪扩繁场改扩建、天水市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改扩建、天水市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第一批)、天水市县级动物检疫监督设施建设、秦安县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等部列项目13个,总投资1129.81万元;天水嘉信公司、清水县、张家川县世行畜牧项目3个,总投资4080.38万元;天水市畜禽健康养殖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和天水市无公害鲟鱼流水养殖试验示范等市列科技项目,总投资16.8万元;甘肃康健现代牛业有限公司清水县万头肉牛育肥基地建设等3个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4379万元。三是认真组织新建项目的开工建设。全市新建项目66个,总投资6457.2万元,到位资金3657.4万元。其中武山县动物检疫监督设施建设、天水市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 (2007—2008年)、天水市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改扩建等部列项目14个,总投资1610.2万元;麦积区石佛乡杨家庄标准化养猪小区、甘谷县古坡肉牛养殖小区、猪常温人工授精技术推广等省列项目26个,总投资2640万元;秦州区汪川镇南沟养猪小区、张家川县刘家村养羊小区、天水市肉牛新品种冻精引进与示范等市列项目21个,总投资174万元;白三叶种子基地建设、天水市养殖小区动物疫病综合防制技术示范等4个市列科技项目,总投资33万元;武山县康达肉牛屠宰厂招商引资项目1个,总投资2000万元。这些项目已全面启动实施,进展良好。
(十)以抗灾救灾为中心,全力做好灾后恢复畜牧业生产工作
2008年元月的雪灾和“5.12”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我市畜禽死亡30650头(只),圈舍受损面积达234366平方米,饲草饲料损失5018吨,81个基层畜牧兽医站的15409平方米房屋受损,其中1771平方米房屋完全倒塌,243.5亩鱼池受损,死亡成鱼4.15吨。据统计,这两次灾害给两区五县畜牧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4000多万元。灾情发生后,我局加强领导,在调查、核实,及时上报灾情统计数据的同时,积极应对灾情,调运防疫药品15吨,塑料10吨,竹片1吨,饲草饲料3289吨,牧草种子35万斤,协调下拨资金169万元,动员职工捐款45730元,捐衣536件。认真编制了灾后畜牧业重建规划。
(十一)抓好技术推广工作,增加畜牧科技含量
一是继续实施“千百万”畜牧科技承包活动。在全市积极开展“科技入户”工程,结合“12316”三农服务热线的开通,组织市县101名专家队伍和1000多名技术干部深入畜牧业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服务,普及技术知识,推广畜禽良种、高效养殖和秸秆利用等技术,提高农牧民科学养畜的水平。
二是强化畜牧技术培训。今年,我局先后举办了实施国家奶牛良种补贴项目暨冻配技术员职业技能鉴定、首届规模养殖场(小区) 标准化防疫消毒技术骨干和天水市标准化养殖等大型培训班,并对全市2533名村级防疫员进行了首次上岗培训考试,完善了村级防疫体系。为了切实提高培训效果,我局积极组织20多名专家编写了《动物防疫实用技术》教材,以我市制定的13个畜牧业标准为内容,编印了《无公害畜禽养殖标准》1万余册,在全市广泛开展标准化养殖技术培训。今年以来,全市共举办各类动物疫病防治和畜牧业养殖技术培训班1500期次,发放技术资料3万多份(册),培训养殖户9万多人次。
(十二)加大扶贫力度,加快帮扶村脱贫致富步伐
2008年,我局共筹资5.65万元,为张家川县平安乡梨树村办了七件实事:一是积极筹措资金2万元加强村上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圈舍修建,发展养牛业;二是筹资6000元为该村调进洋芋籽种5000公斤,种植新品种洋芋300亩;三是筹资3000元为该村提供优质紫花苜蓿籽种150公斤;四是筹资3000元为全村饲养的母牛实行人工配种,免费提供冻精、液氮和牛用疫苗;五是筹资4000元为该村购买饲草揉搓机2台,喷雾器6台,建造青贮氨化池8个;六是先后两次为帮扶村捐款8000元,捐赠衣物300件,送去面粉20袋;七是在该村举办黄牛养殖培训班2期,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培训村民100多人。通过帮扶,该村人均纯收入达到910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3%。
(十三)开展创建活动,提高服务水平
以创建学习型机关、服务型机关、廉洁型机关和文明单位、和谐单位为重点,通过抓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来提升党员干部政治理论素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制定了《天水市畜牧兽医局职工行为规范》,做到用制度管人。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等效能建设制度,提高畜牧系统服务基层、服务农民的水平。加强机关精神文明建设,落实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不断改善机关办公环境和设备,为职工创造干事创业的环境,领导关心干部职工,畜牧系统干部职工心齐气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起使,开拓进取,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的行动蔚然成风。
二、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不平衡。各县区在小区建设、规模养殖、龙头企业发展和防疫等重点工作中,发展不平衡,个别县区的扶持政策落实滞后,资金仍显不足,牛羊产业发展仍然比较慢。
(二)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当年新建小区和龙头企业的建设进度较慢。一部分建成的龙头企业规模小,幅射带动力不强,营销体系不健全,大品牌、大市场、大流通格局尚未形成。今年计划可以建成投产的养殖小区和龙头企业,由于受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建设成本增加,建设进度减慢,全市部分新建设的规模养殖小区和龙头企业不能按期建成投产。
(三)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检验检测能力不高。从“三鹿”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中,凸现市、县两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检验检测能力有待加强提高,畜产品检测检验还不能正常有效开展工作。
(四)饲草饲料建设还要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市每年优质牧草种植面积增幅不大,农作物秸杆利用转化程度不高,现有草地退化严重,产草量不高,制约了草食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三、2009年工作重点
(一)发展思路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落实省委、省政府“六大行动计划”和全省草食畜牧业发展现场会议精神,深入实施“13111”草畜富民工程,加快推进草食畜牧业发展,抢抓机遇,加强发展,坚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重点,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的,努力构建现代化养殖生产体系、现代化加工营销体系、现代化安全保障体系、现代化饲草饲料体系建设,促进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和可持续发展,全面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步伐。
(二)重点工作
一要拓宽融资渠道,增加畜牧投入。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关于扶持畜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把握发展趋势,完善和制定新的扶持办法,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要在加大宣传力度,制定优惠政策,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同时,继续坚持扶持力度不减,工作措施到位,优惠政策落实,整合各类型资金投入畜牧业。
二要加大扶持力度,推动草食畜牧业发展。按照省委、省政府“六大行动”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六大行动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以及全省草食畜牧业发展现场会精神,积极发展草食畜牧业。以建设张家川、清水养牛大县为目标,通过“抓种草、搞改良、扩母畜”夯实发展基础,通过“建基地、强龙头、创品牌”推动产业发展,争取用5年时间将张家川、清水两县建成年出栏10万头优质肉牛的产业大县,带动全市草食畜牧业发展。要加大良种基础母畜的财政补贴力度,加强改良站点建设,同时积极争取省上项目扶持养殖大县(乡、户、场)和养殖小区建设,并实行以奖代补,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切实推进牛羊产业化进程。
三要加快小区建设,促进产业发展。要按照管建结合的原则,在积极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的同时,注重已建小区的巩固、完善和提高,促其满负荷生产,及早发挥效益。要按照“规模化、标准化、生态环保化”的要求和“五统一分”的养殖小区建设原则,积极兴办一批高规格、上档次的标准化养殖小区和养殖企业。同时加强对建成养殖小区的后续管理,按照标准化养殖小区的建设要求改造升级,确保各个养殖小区都能见效益。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标准化养殖小区考核验收制度,通过考核验收命名一批“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通过大办养殖小区,促进畜牧产业发展。
四要抓好龙头企业建设,打响品牌战略。要加大对重点龙头企业的扶持,按照引大扶强的原则,对现有清水康健牛业、武山康达牛业、秦州西联蜂业、张川清真牛羊肉加工厂、麦积区康晟生猪屠宰加工生产线、甘谷润康生猪定点屠宰场、天水利东蛋品加工厂、天水嘉信乳品加工厂等龙头企业实行政策倾斜,促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通过升级改造,开展精细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要加大项目争取和落实力度,积极引进和兴建一批新的产业化龙头,全面提高畜产品精深加工的综合能力和整体水平。要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年内每个县区组建1—2个有阵地、有机构、有章程,能带动100户以上的专业合作社或协会。要加强产品营销,积极推行健康养殖,加大无公害产品认证和产地认定,注册产品商标,培养叫得响的畜产品品牌,尽快形成品牌竞争优势。
五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因此要加大对现有养殖加工企业的环境整治力度,使畜禽粪便、病死畜禽、废物废水等切实做到无害化处理,达标排放;对新建畜禽养殖加工企业要坚持污染防治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步”:即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使用,防止污染,保护生态,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大力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资源及其废弃物综合利用、生态设计等融为一体,使畜牧业经济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达到污染低排放,保护日益稀缺的环境资源,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六要抓好品种改良,完善良种繁育体系。以生猪良种项目建设为契机,加快我市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在现有6个省级种畜禽场和38个市级种畜禽场的基础上,2009年再扶持发展2个省级种畜禽场和10个市级种畜禽场。要依法加强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年内对种畜禽生产经营企业进行全面考核登记和清理整顿,规范生产秩序,确保供种安全。积极引进畜禽优良品种,加大品种改良力度,提高全市良种普及率。通过逐步实施良种补贴,千方百计引导和鼓励扩大基础母畜养殖数量,提高能繁母畜的饲养比例。集中建设一批良种仔猪、良种肉牛肉羊繁育小区、繁育场和繁殖专业村,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种畜禽繁育基地。继续加强人工授精改良工作,提高授配率和受胎率。年内新建标准化冻配改良站点20个,完成黄牛冻配改良6.5万头,推广瘦肉型猪150万头,良种鸡400万只,良种羊15万只。
七要强化动物防疫,确保畜牧业安全。要切实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重点抓好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落实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场所的疫情监测和强制性免疫工作,确保各项防疫密度达到100%。要严把活畜、屠宰“检疫关”,依法强化产地检疫和屠宰、运输、交易各环节查证验物等监督措施,严格控制外疫传入,严厉打击经营染疫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的违法行为。要严把环境卫生“消毒关”,对屠宰场、交易市场、养殖大户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要加大动物疫情监测力度,确保畜禽安全。
八要加大饲料行业监管力度,保证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要切实加强饲料和奶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责任落实和舆论宣传,着力构建生鲜奶和饲料监管的长效管理机制,把我市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要进一步突出整治重点,原料整治要以蛋白原料为重点,进行安全性能检测;生产企业整治要以代加工、自配料和添加剂生产企业为重点,切实强化全程质量安全监管。要全面加强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坚决杜绝各种有毒有害物质流入饲料生产环节,严格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严厉打击违法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净化饲料生产经营市场,规范养殖行为。要积极争取部、省投入和政府支持,加快动物疫病及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添置仪器设备,完善检测手段,增强检测能力,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肉,喝上放心奶。
九是狠抓项目工作,增强畜牧业发展后劲。要继续抓好在建项目的实施工作,加快建设进度和项目管理,确保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改扩建、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的顺利完成。要早准备,早动手,结合我市项目优势,加大争取国家、省、市扶持项目申报力度,更多地争取政策项目的支持,充分发挥项目效益,提升我市畜牧业发展水平。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国内外资金投资发展畜牧业,为我市养殖业生产注入新的活力。
十是完善服务体系,增强服务功能。要继续实施“千百万畜牧科技承包下乡”活动,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靠实承包责任,落实奖罚措施,取得承包实效。继续大力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抓好各类规模养殖标准化示范点建设,提高全市畜禽产品质量和无公害畜产品率。大力推广人工种草技术,扩大紫花苜蓿种植面积,加强草原保护,积极推广牧草加工机械,扶持发展饲料加工企业。年内完成人工种草50万亩,推广青贮氨化饲料25万吨,配混合饲料12万吨,加工各类草粉8万吨。要强化畜牧业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启动畜禽生产信息统计、价格监测和预测、预警系统建设,建立科学、及时的生产统计和预测预警体系,及时采集、分析、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养殖户调整生产结构,实现市场均衡供应,降低养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