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头小野猪才出生不久,一点都不怕人,它有75%的野猪血缘”。近日,记者在鱼塘镇王庄村采访时,野猪养殖场的刘场长高兴地告诉记者。“我们场里现在有野猪种猪48头,今年基本上都开始下崽了”。 妹夫下岗求发展两人合谋养野猪
初中毕业的刘金才开了20多年出租车,近年来由于出租车行业的竞争越来越大,利润很低。2006年,他的妹夫也从生化厂下岗,两人就合计做点事业,经过网上了解实地考察,觉得养野猪是个很有发展前景的行业。说干就干,2006年夏天,在鱼塘镇王庄村租用了一个旧厂房,从湖南、巴中等地引进30头野猪种,开启了饲养野猪之路。
无技术亏损上万 勤学习喜获丰收
老刘他们引进的野猪,有75%的野猪血统,25%的家猪血统,在饲养管理中只需注意猪舍的安全,与家猪的饲养管理相比较,养野猪只需要花费家猪1/3的饲养功夫就可以,属于粗放式养殖。“最开始啥子都不懂,我们也从来没有养过猪,只有小时侯看家里人养过”。刘金才告诉记者。第一批野猪崽出生时,由于技术方面的欠缺,导致种猪下崽存活率只有40%,第一年经济损失上万元。
种猪已经拉回来了,投入的几十万资金也无法收回,这样下去会是血本无归。两个大男人对当时的冲动感到了一些后悔。既然选择了,就不能放弃。上网查资料、请教先行者、学习基本养猪技术、和野猪“交朋友”。在鱼塘镇兽医站的帮助下,他们慢慢地掌握了野猪的习性,懂得了如何预防疾病和在母猪产崽时如何管理。经过一年的实践,终于摸索出了野猪饲养技术。今年,48头种猪都相继下崽,一群群小野猪的存活率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前几天有一头母猪产下一窝崽有12个,现在我们野猪崽的存活率达到95%。”刘金才高兴地告诉记者。由于猪崽增多人手不够,今年又聘请了一位养猪高手加入了他们的队伍。
规模引来异地客 致富不忘众乡邻
圈养野猪肉香味浓、具有“野味”的特色,营养丰富、瘦肉率高、脂肪含量低。由于家养野猪肉独特的味道,已是很多食客餐桌上的必上菜品。“昨天,成都一家宾馆还打来电话订购商品猪”。看好商品野猪的市场行情,老刘他们决定,把场内的优秀野猪崽尽量培育成种猪。将来采用公司加农户的形式,把种猪租赁给周边农户饲养,直接回收商品猪。一来可以让农户在饲养过程中取得相应的回报,带动大家致富;二来可以扩大规模,减轻自己的饲养压力。鱼塘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刚告诉记者,野猪养殖场的发展情况,镇党委、政府一直以来都非常关心,将根据猪场的发展情况,进一步做好产业引导工作,会在技术、政策、生猪保险等给予最大的支持,希望野猪养殖产业能够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
采访结束时,热情的刘场长一再邀请记者,他们场里有部分商品猪将于今年7、8月份上市,希望记者到时一定要品尝他亲自饲养的野猪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