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是腊月天,但在富裕县塔哈满族、达斡尔族乡吉斯堡村,年过花甲的达斡尔族老人赵忠民家却是满眼丰收景象。在新农村建设中,他的百头奶牛场俨然成了“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示范场。
1998年那场特大洪水冲毁了赵忠民承包的耕地,一下子赔了数万元。
痛定思痛,他瞄准当地日趋红火的养牛业,下决心发展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奶牛业。于是,他多方筹措资金购买了27头奶牛。如今,他家奶牛存栏已发展到113头,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大“育成牛”,发展后劲特别充足。仅去年,他已交售商品奶200多吨、收入33万多元。
在种植业上,赵忠民在方圆十里八村也算得上是响当当的大户。他抓住国家先后出台的“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优惠补贴政策,种了500亩树,改良草原5000亩,其中,种植紫花苜蓿草1500亩,种植大豆、玉米和青贮玉米1000多亩。这些,不但解决了奶牛场奶牛饲料问题,喂“青贮”还使赵忠民家的奶牛场每年增产鲜奶40吨、增收6万多元。
发展种植业,农机要跟上。为不误农时,赵忠民大上机械化。目前,他家中有拖拉机、青贮收割机4台套,农忙时每天雇4名农机手。他的农用机械除自用外,每年出租的收入也十分看好。他承包的地有不少是低洼地块,过去常常受乌裕尔河涨水之害而绝产。今年他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决定旱田改稻田1500亩,目前已达到了播种状态。这些稻田地每年可收入六七十万元。
赵忠民的致富之路真是越走越宽广。
赵忠民家还饲养了40多只貉子。他说,养貉子省地方、省人力、省饲料,现在无论是卖种貉,还是卖貉子皮都十分畅销。他家2006年还养了200多只大鹅,收入8000多元,养了4头猪,留下1头过年,其他3头还卖了2000多元钱。另外,他还养起了鱼,今年卖鱼能收5万多元。
赵老家现在的固定资产有多少?除了前面提到的,还有4处大房子,屋里家用电器什么都不缺,还有1台捷达轿车、1台北京吉普、4台摩托车。用赵老的话说:“我这个家就是把农机具当废铁卖,也足够我们老两口这辈子用的了,那100多头奶牛‘挣’的钱足够儿子、媳妇花费的了,那树、地就是‘绿色’银行,别说我1个孙子、就是10个、20个也够享受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