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冬初,天气逐渐转凉,气候多变,降雨量减少,根据气候特点,鸡群保健要点主要是根据“养重于防,防重于治,养防并举,综合防治”的方针,尽量减小各个因素的影响,保证鸡舍环境的平稳过渡??
冬季一直是养鸡户比较头痛的一个季节,其独特的季节特点让一些养殖户望而却步,有些人铤而走险的同时胆战心惊。随着日龄的增大又要转群又要脱温,还要面临着产前的多次免疫应激,管理上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体重、均匀度不达标,进而影响生产性能的发挥,因此在这个时期做好鸡只饲养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就秋冬季节雏鸡的饲养管理谈几个要点:
一、冬季育雏关键技术
冬季育雏必须采取全封闭式管理,避免禽舍间工作人员及器具流动交叉,舍内的采暖设备要在鸡进场之前保证鸡舍温度升至35℃左右,饲养人员要细致观察鸡的行为,了解鸡的冷热表现,根据需要进行短时通风(一般一次不超过2分钟),冷风不能直接吹到鸡体,以后随着鸡日龄的增加,舍内温度平稳下降,每周下调约2-3℃,直至雏鸡的绒羽被幼羽替代后,温度可降至18℃左右。
二、脱温工作要循序渐进,力求稳步降温
7周龄以后的雏鸡虽然有了一定的体温调节能力,而且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有所提高,但面对较低的夜间外界环境温度,其很难适应,极易造成鸡群体质下降,爆发疾病。为了减少转群前后温度对鸡群的应激,在这个时期,转群前一周应根据鸡群的体质开始加大降温幅度,降至16-18℃,育成舍有暖气的要开始适当供一些暖气,没有供暖设施的也应用煤炉供暖(注意煤气中毒),使转群后前三天育成舍和育雏舍的温度基本持平,然后根据鸡群的日龄和外界温度逐步降温,但最低不能低于13℃。
三、环境控制关键技术点
1、防寒保温
1)入冬前准备:在冬季到来之前,对鸡舍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与检修,堵死墙壁裂缝,封堵迎风口的窗户,屋顶废弃的风帽要进行封堵,但注意要留好通风排气孔,同时还要搞好供暖设备的准备与安装。
2)鸡舍保温:冬季到来后,要把门窗用草帘进行遮围,出粪口要安装插板,以利于挡风御寒,严防冷风直接袭击鸡体或使舍内局部温度变冷,导致温度迅速下降,夜间要注意在南窗口与门口挂上厚草帘,以利于保温。
3)防潮除湿:舍内潮湿容易为细菌提供滋生的环境,因而冬季更应注意保持鸡舍的相对干燥。鸡粪一定要做到日清日洁,防止舍内氨气浓度过大。还要防止鸡的羽毛被乳头饮水器或水槽内的水弄湿,增加鸡体热量的蒸发。此时更应注意防止冷风或者贼风直吹鸡体,导致疾病的发生。
4)舍温几个“高些”原则:大风、降温、下雪时,要高些;夜间比白天要高些;免疫后两天要高些;发病时要高些;日龄小的比日龄大的要高些。总之,要灵活掌握,“见鸡行事”。
2、通风换气
1)在鸡舍氧气充足、空气不污浊的前提下,尽量使舍内温度维持在雏鸡的最适温度范围内。且保证舍内前、中、后温度的均匀性以及温度变化幅度的最小化;在保持舍内空气清新,供给最小通风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排风量,减少舍内热量散失。
2)冬季鸡舍密闭较严,鸡舍内有大量的有害气体产生,如忽视通风可以诱发鸡的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炎,传染性鼻炎,大肠杆菌等。所以对于冬季雏鸡的饲养管理来说,保温与通风同等重要,也可以在舍内适当放置一些木炭,用来吸附有害气体。
3)当冬季舍外温度下降到-5℃以下时,鸡舍的通风就应当完全以换气为主保证最小通风量,舍内以不闷为宜,每天应适当打开天窗换气或设置排风机进行排风,但要严防贼风,舍内风速以0.13m/s为宜。
3、搞好环境消毒
冬季温度、湿度低,是呼吸系统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因此,环境消毒、饮水管消毒、器具消毒都十分必要。封闭鸡舍每天坚持带鸡消毒,舍外环境可使用生石灰进行定期消毒,料盘、饮水器等用具要根据情况进行定期清洗消毒,饮水管每月至少用高锰酸钾消毒一次,浓度为100ppm,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
总之,秋末冬初,天气逐渐转凉,气候多变,降雨量减少,根据气候特点,鸡群保健要点主要是根据“养重于防,防重于治,养防并举,综合防治”的方针,尽量减小各个因素的影响,保证鸡舍环境的平稳过渡,坚持精细化饲养,合理调整鸡群,努力营造一个适宜鸡群生长发育的环境,才能保障后备鸡群的安全越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