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珍平虽然只有小学文化,却是江苏灌南县远近闻名的“养鸡专家”,提起她,村里的人总是翘起大拇指,说她敢想敢干,勤于钻研,据说还有一段不寻常的过去。
在办养鸡场之前,徐珍平和丈夫汤化春都是新安镇地地道道的农民,一家4口人主要以种田为生,丈夫汤化春空闲时做点瓦工活。1988年,老父因病去世,留下来的是一大笔债务。1995年冬天,徐珍平把家中仅有的12个鸡蛋拿给老母鸡孵化,希望能多养几只鸡,贴补些家用。三个星期过去了,小鸡出壳了,在寒冷的冬天,雏鸡居然全部成活。半年后,这12只鸡被汤化春拿到集市上换回了200多元钱。细心的徐珍平此时发现养鸡利润丰厚,回家便决定养鸡。
万事开头难。对于汤化春来说,首先面临的就是资金短缺,她拿出家中所有的积蓄,又东挪西借凑了2000元钱,盖了几间简陋的鸡舍,从邻村一家炕孵厂购进了500只鸡苗,开始人生中的第一次创业。夫妻俩起早贪黑,精心照料着这500只鸡苗。鸡苗一天天长大,看着快出栏的草鸡,夫妻俩喜在心里,计划着草鸡出栏后如何扩大养殖规模。就在这时,鸡群突然爆发球虫病,一夜之间死亡近300只,夫妻俩望着遍地的死鸡,悲痛不已!那一年,徐珍平损失近万元,养鸡不但没有缓解当时的经济状况,反而债台高筑。
然而,徐珍平有着一种永不服输的犟劲,“养鸡不行,炕孵还不行吗?”夫妻俩又决定搞炕孵,走自孵自养这条路。1998年春节,汤化春决定东山再起,在村里的帮助下,向信用社贷款2000元,未经过任何人指导,更没有经过任何系统学习的情况下搞起了炕孵。炕孵设备完全是凭老汤头脑想象而自制的,由于温度掌握不准,21天后, 700只种蛋只孵出1只小鸡!这一回,徐珍平夫妇伤心欲绝!
没有了资金,徐珍平不得不停止养鸡,继续做瓦工维持家庭生活。养鸡的失败让她意识到养好鸡的关键是技术,她托在外地的亲戚朋友买相关的书籍,自己边看边学,边学边做。经过长达1年的学习,她有了一定的养殖技术基础。
2001年,在镇村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徐珍平重新建起了养鸡场,购置了小型的炕孵设备。那一年,徐珍平掘到了她养鸡创业中的“第一桶金”。不但还清了所有的债务,还有点积蓄。经过十几年的不断摸索与苦心研究,徐珍平的养鸡经验越来越足了,名气也越来越大了。
2005年,养殖技术日趋成熟的汤化春不满足2亩6分地的养鸡场,她通过镇政府协调,在新东村租了8亩地,办起了兴旺草鸡养殖场,新建了近5000间标准化圈舍,购置了新式的炕孵设备,饲养模式也逐渐向市场行情看好的方向转变,开始尝试饲养绿壳蛋鸡、良种肉鸡,并在工商部门注册了“苏绿牌”无公害绿壳草鸡蛋品牌,这些鸡蛋全部销往外地,供不应求。如今,她的鸡场一年可出栏6万多只鸡,出卖鸡苗30多万只,一年下来,净利润可达30万元。
徐珍平饶有兴致地说:“我刚刚从互联网学到的经验,用鸡粪发酵养猪,猪粪养鱼,发展循环养殖、生态养殖。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畜产品的质量要求也提高了,将来从我家鸡场出去的都是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
在她的影响下,村里村外的几户人家也办起了养鸡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