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为世人所称道,是因为温州经济创造了太多的传奇。温州农机人也在这片沃土上创造着传奇,农机合作社如雨后春笋不断创新发展壮大,一个合作社就可以解决近千个农户种地难的问题。2008年12月笔者实地采访了瑞安市几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发现,专业合作社目前遇到了用地难的问题,合作社“无家”的烦恼制约了其可持续健康发展。
扎根沃土茁壮成长
温州民营经济十分发达,农村劳动力十分短缺。而温州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十分适宜粮、油等作物生长,一年可以有三熟。但这几年由于土地效益差,农民复种指数急剧下降,严重影响了粮油产量。同时“零敲碎打、分散作业”的方式,极大制约了农机化的发展。
近年来,温州市政府不断出台政策,农机专业合作社得到蓬勃发展。2005年开始先后创建了农机专业合作社57家,其中2008年新建23家。浙江省副省长茅临生对这种新型农机服务模式做出了高度评价:“种田股份制,农民当董事,7人干了1000人的活,代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通过这种政府支持,市场化路子,社会化合作,企业式服务的运作模式,达到小农户经营规模化服务的目的,既是农业生产机制方面的创新,也是规模经营的一种补充,很值得全省推广。”
全市57家合作社目前共承包经营土地约2万多亩。这些土地合理收取费用,土地的产出归社员个人所有。服务项目包括机耕、机收、植保、粮食加工等。服务面积:机耕10.85万亩,机收12.11万亩,机插3.15万亩。
集约经营魅力无限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创建,作用大,好处多。
一是有效解决季节性抛荒。永嘉县乌牛镇农机站张站长告诉笔者:“乌牛镇紧临温州市,农民经商较多。合作社成立之前,大部分农民一年只种一季。友谊合作社成立之后,把全村还有部分周边村的耕地全都种了,一年三季作物,相当于耕地面积增加了两倍。”二是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合作社开展社会化服务,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创造条件,解除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三是有效地整合了资源,提高了机具的利用率。温州市农机处全岳明处长告诉笔者:“合作社每台收割机年作业量平均达1210亩,而全市每台收割机年平均作业量不足600亩。瑞安市的亿丰农机合作社13台联合收割机共收割2.02万亩,平均每台机收割1553亩。其中5台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共收割17000亩,平均每台收割3400亩。”四是新机具、新技术得以迅速及时的推广和利用。水稻机械育插秧一直是制约温州市水稻全程机械化的瓶颈,通过合作社进行水稻育插秧试验、示范,特别是简易规模化育秧技术和晚稻机插的推广,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五是为新农村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粮友合作社所在村中80%的农业生产环节都由合作社完成。
“无家之痛”制约可持续发展
在短短的几天采访中我们发现,农机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内部管理问题、社员素质问题和用电问题等,但最突出的问题还是没有自己的机库。这个难题成了压在这些农机社负责人心头一块沉重的石头,挥之不去的痛。
全岳明处长告诉笔者:“机库用地问题是合作社发展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去年年底成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经土地等有关部门审批的只占全部农机专业合作社的12.8%,因审批门槛高,手续难办,致使合作社机具长期停放在露天,长年受风雨侵蚀,锈迹斑斑,直接影响了机具寿命,合作社只能出钱租用机库。”
农机处办公室郑建元处长告诉笔者:“有几家合作社拥有机具较多,且承包田块离居民区很远,而机库又无法审批。在无奈之下,只能先搭临时棚,但这种临时棚还没审批,经常被土地部门强制捣毁,机具又只能露天停放。到目前为止,还有8家价值417.25万元的机具露天停放。”
采访的三个农机合作社,对党和政府、当地农机部门支持合作社发展的好政策倍加感谢,也想把合作社做大做强,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但是一谈到机库问题,大家无不愁容满面。粮友农机合作社的郑维成指着库里停放的几台机具告诉笔者:“这些机具是我们的一小部分,大部分都放在合作社社员家,家里地方小,所以大部分机具在外面风吹雨淋,有的甚至被人偷了。我们的这个库房已被土地部门查了很多次了,要求我们拆,我们成天提心吊胆的。”
恒丰合作社的郑锦绸告诉笔者:“我们社发展很快,不但有耕种收机械,而且还添置了一些烘干设备,将来还想继续扩大产业链,把这个事做大做强。但是这个机库用地问题很头痛,虽然目前通过农机部门和镇政府协调,暂时可以使用,但毕竟没有正式批下来,心里总是不放心,希望相关部门能体谅我们这些刚刚成长起来的合作社的难处。
我们每年多种几百亩、甚至上千亩的季节性的抛荒地,这一二亩库房用地的损失早就补回来了。”
友谊合作社负责人周永乾拿出了土地部门要求拆除机库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给笔者:“我们的库房已被拆过一次了,这是被强制拆除时的照片。后来经过农业、农机和镇政府部门做工作,才重新做了。我们虽然是占了一点地做库房,但这你也看到了,的确是农业用地啊,没有库房我们在哪摆放机具啊。事实上我们合作社成立几年来,累计复种的抛荒地就将近4000多亩,特别是前几年油菜紧张时,我们把全村和邻村的冬闲的耕地都复种了,这给村里带了不少看油菜花的游客。这笔账算下来,我们为国家粮食安全和油料短缺也算做了大贡献了。为什么就不能给我们一两亩地做库房用呢?”
据了解,当地农机部门正在与当地政府积极协调这件事,但是因为问题很复杂,办起来总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温州人创造奇迹,也创造模式,合作社发展能否也创造一个新模式、新奇迹呢?我们能为他们提供什么帮助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