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二月,乍暖还寒。然而,在彰武县北部的大德乡,虽处在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南缘,但仍觉得春光无限。只见林间隙地白鹅点点,红砖蓝瓦的排排鹅舍辉映相连。这种被人们称为“反季养鹅”的尝试,有效的提高了白鹅体内能量储存,使春季出售的成鹅羽毛丰满,肉质鲜嫩,销售价高,促进了农民的增收。
大德乡有较长时期的白鹅养殖的历史,近年来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孵鹅、养鹅已经成了全乡农民的重要支柱产业。乡党委、政府为了做大做强白鹅产业,把“白鹅之乡”的建设列入乡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强力推进白鹅的养殖向规模化发展。他们一是户养500只以上的给予资金补贴。二是对鹅舍建筑给予资金扶助。三是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与网络信息相结合。四是及时组织疫病预防和技术指导,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支撑。现在,经过几年的规模饲养,大多农户已从养几只到几十只、几百只乃至上千只。孵化户也从初起的孵化小批量到大批量,孵化大户每年孵鹅量多达几万只。2005年,这个乡白鹅养殖取得突破性进展,总饲养量已近50万只,全乡有2262户养鹅,养殖户占全乡总户数的70%以上。年获产值1455万元,人均纯收入仅鹅一项增收630元。
据记者了解,这个乡的韩家村家家养鹅,并已成为家家户户的支柱产业,并在全乡率先形成规模。福巨昌村为加快全乡白鹅养殖存栏量,在大户的带动下,孵化鹅雏已步入良性循环,养殖专业村与孵化专业村,带动了全乡白鹅产业化进程,叫响了“大德白鹅”的品牌。同时,大德乡在规模饲养的基础上,群众在饲养白鹅过程上大胆创新,推出了冬季养鹅方法,解决了秋冬、早春养殖控温保暖的难题。反季养鹅成了大德乡做强做大白鹅产业,振兴大德经济的有效途径,使全乡农民彻底改变了农闲时节“关笼闭舍”的旧习,减少了养殖业与种植业争劳力的现象。更可喜的是,有效的利用了冬季饲料充足、减少鹅病、缩短种鹅饲养周期等便利条件。以往饲养种鹅到产蛋季节需要10个月时间,实行反季孵化、冬季饲养,到产蛋时可缩短5至6个月时间。不仅增重快而且由于活动量小经济效益非常可观。2004年11月,为减少种鹅退化现象,他们还引进天府肉食白鹅3000只,发放到15户农民家中饲养。经过1年的试养,该品种鹅平均毛重4公斤,每只售价达到40元,扣除成本每只鹅纯利达26.8元。随着白鹅养殖业的发展,他们还建立了养鹅协会,协会成立以后,从普及养鹅知识、技术培训、经验交流以及信息沟通、维护养鹅户的合法权益等,都发挥了很大作用,对促进全乡鹅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由于政策的推动、市场的拉动,公司加农户的带动,今年全乡白鹅将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在原有基础上,建立林下鹅舍100个、建立种鹅基地100处,年出售鹅雏100万只,年饲养商品鹅80万只,使“曲项向天歌”的白鹅产业,成为大德乡建设新农村的“富民工程”。
|